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党员化身街巷长 基层治理显成效--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探索推行“街巷长制”治理模式

2020-10-31 17:18
来源:半月谈网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位于城区东部,面积90平方公里,辖96个行政村,8.9万人。今年以来,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一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群众自治,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行”的原则,在全街道创新推行了以“街巷长制”基层治理模式,引导村民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有力推动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良好格局。制度实施以来,已推选出街巷长1050个,化解矛盾4320余件,信访矛盾同比下降30%,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一、工作动因

今年黄楼街道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名单,在人居环境、文明创建、产业发展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推进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在工作主体上,政府主导有余,而村级层面发动群众参与不足,村庄治理固然离不开上级党委和政府引领和支持,但不应是党委和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在工作过程上,从上到下行政化推进有余,而村“两委”与群众的双向沟通协商不够,社会资源尤其是居民资源投入不够,导致群众没有参与感也就没有获得感;在工作持续上,前期的建设改造投入有余,而改造后的管治投入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常常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循环;在约束机制上,以法而治和以德而治有余,而以约而治不足,建立的村规民约等体系没有常态化运行。上述不足归根结底,主要是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没有建立健全,建立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党员带头,合理设置街巷长。黄楼街道辖区各村村民小组长多以基本农田为划分依据进行分组,而在村庄居住并不集中,导致小组长对各户情况不清、不明、日常联系不够密切,针对这一情况,黄楼街道在各村按照“一街一长、就近方便”的原则,打破原有村民小组划分,以村内住宅为基础,以村庄街巷为界限,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网格作为街巷长制实施的基本单元。对街巷长的设置,按照“党员自荐、两委提议、群众决定”的原则产生,切实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党员提出自荐申请,村“两委”召开会议综合党员日常表现、工作能力、群众威望等研究决定提名人选,再由“两委”成员组织街巷内全体户代表对提名人选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在村内予以公示。为确保街巷长队伍纯洁性,对街巷长设置负面清单,在理想信念、党性党风、道德品行和遵纪守法方面存在问题的不得当选。同时,建立资格联审制度,定期征求公安、信访、纪委等方面的意见,出现影响任职情形的,街巷长职务自然撤销,并由村“两委”成员临时主持工作,并适时选举产生新的街巷长,确保工作不断线、任务不落空。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实现治理规范化。针对当选后的街巷长不知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街道专门研究制定了街巷长工作制度,明确了做好调解、宣传等6大工作职责,制定了有担当、有品行等9条工作标准,理顺了要善于讲公道话、安抚话等10种话,设置了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等10项承诺,并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相互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街巷长的履职能力,让街巷长工作有遵循、行动有目标。在日常工作中,街巷长按照“访、巡、处、评”的工作机制,对社会治安、环境治理和文明创建等工作,每天对所负责街巷进行巡查,对出现的邻里矛盾、苗头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和上报处理,对乱摆乱放、移风易俗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另外,村“两委”成员定期组织街巷长对所负责街巷各项工作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工作开展。黄楼街道农户多以种植花卉、蔬菜、大姜等农作物为主,日常多在大棚、田间耕作,为畅通反应问题渠道,街道依托微信群引导各村逐级建立微信群,一方面方便群众及时在群内反应问题,另一方面方便问题得到逐级协调解决,最大程度的方便群众,畅通问题解决渠道,确保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

三是强化考核评议,激发治理新活力。为保证街巷长干活有劲头,工作有奔头,黄楼街道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建立村干部、群众“双评”考核机制,考核分数由日常工作和民主评议两部分构成,每季度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村干部对街巷长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分,组织各街巷群众对街巷长工作情况进行评分,综合评分成绩后,评选出“优秀街巷长”。在此基础上,每半年村“两委”干部和街巷长对各户进行评分,综合各户美丽庭院、移风易俗等各方面工作情况,经村“两委”研究后提名为“星级文明户”,经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通过后,予以授牌表彰,并给予金融政策扶持等。不仅如此,街道每年通过社区推荐、网上投票等方式评选一批立得住、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优秀街巷长,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集中宣讲等方式在全街道集中宣传表彰,营造人人尊敬街巷长、人人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

三、启示思考

一是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基层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街巷长制的顺利实施,必须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统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作用,凝聚社会各界和党员群众的合力,推动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二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街巷作为畅通村庄治理的“毛细血管”,在将村庄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到户,具体到人方面,“街巷长”具有天然的优势。群众基础好,“街巷长”作为街巷的原住村民,对街巷情况十分了解,开展工作时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常常成为柔化冲

突、化解矛盾的助力。带动能力强,“街巷长”的带头带动作用,让街巷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治理,极大地提升了街巷管理的参与度。宣传力度大,“街巷长”能及时将上级动态带给村民,同时还能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发挥保障作用。结合村庄和人员实际特点,本着简便易行的办法,总结了“访、巡、处、评”的四字工作法,使其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进一步清晰。经常访:对村民经常性走访,了解基本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和服务需求。每日巡:每天对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移风易俗等问题进行巡查。及时处:对发现的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协调解决。双向评:对街巷长和各户定期进行评定,综合日常表现由村“两委”商议确定“星级文明户”和“优秀街巷长”。

三是创新活动方式,激发工作活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注重搞好结合文章,创新活动开展方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一是借助微信平台,建立群众、街巷长、村“两委”、社区各级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方便问题解决。二是建立联系培养机制,依托街巷长制对积极分子、后备干部通过目标责任制、动态管理制、评议推优等管理制度,带动年轻干部成长。三是开展红色环境日,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落实,全体党员结合支部生活日带头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日常带头维持好房前屋后卫生,积极争创美丽庭院。(作者: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党工委书记 庞德贞)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