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爱美的犹三爷

2020-09-28 14:58
来源:半月谈网

唐富斌

唰——唰——唰——

大清早,重庆万盛关坝,已整村脱贫的国家级贫困村凉风村石家堡,山色晴翠、草绿鸟鸣,荷塘恬恬、空气怡人。

一个身材不算高、瘦削矍铄、动作麻利的老人,操持大丫扫一丝不苟打扫着大院子的公共路道。虽说秋天气些许凉爽,但他额头上还是渗露出细微的毛毛汗。

“犹三爷,这么早啊,啷个那么勤快哟。”

“睡不着啊!”

“又没有拿钱叫你干,我像你的话,不如多睡哈安逸点。”

“你娃儿晓得啥子喔,你活动身体还要哪个拿钱迈?把环境卫生整得干干净净的,又啷个不好噻。”

“呵呵!”

......

与过路同村人搭话的老者,就是凉风村2015年12月脱贫的贫困户户主、71岁的犹春明。现在,他家住房已由原来祖辈留下的130多平米的d级夯土泥巴房,改建成了同等面积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儿子犹广清、儿媳罗晓红分别在一家餐饮、工业企业当工人,月工资收入计7000元左右。孙子犹廷祥是一个初中学生,享受着教育扶贫政策。他自己也有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经济上脱了贫的犹三爷,现在更有心思关注于家庭、院子的卫生整洁、环境美化了。别看是个地道的老农民,在他家,打扫卫生的大丫扫、家用扫帚、冲水胶管、小毛刷、拖帕、抹布、垃圾撮、洁厕剂、消毒液等虽不高档,也算一应俱全、实用。他手头的环境卫生面貌毫不逊色于基础条件好的城市社区和住家。

在石家堡,每天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做卫生的一定得数犹三爷。室内,一会儿扫地板、一会儿抹门窗、一会儿冲洗厕所、一会儿梳理家里物品的摆放;室外,一会儿扫坝子、一会儿扫台阶、一会儿清除墙上蜘蛛网;公共地带,一会儿扫大路、一会儿清边沟、一会儿捡垃圾。总之,一早起床就手不停脚不住的,没看到他停歇过。

“没几个吊钱,还穷讲究。在啷个弄还是跟我们一样当土包子。”一度时期,村里人中也不时有冷眼、风凉话。但是好是歹老,犹三爷心中有数,照样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坎下一个外来施工老板租房户,长期不注意环境卫生,习惯到处丢烟头,屋前垃圾遍地。犹三爷实在看不下去了,两次亲自拿着扫帚为其清扫,并半开玩笑地着实说了那人几句,“你都是在外面跑起的,是有钱的人喔,还是讲究一下环境卫生噻,烟头那些就不要乱丢了嘛”。那人开始还认为他“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时间长了也理解老人的苦心了。

在摆谈中了解到,犹三爷对环境卫生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诸如,自家室内室外每天坚持清扫,厕所卫生随时保持干净无味,且一个月至少两次消毒,公共路道和边沟两天打扫一次。就连自家喂的狗也要不时清洁皮毛......

无声的行动,深深影响着上下左右的邻居,大院子的环境面貌也变得比过去整洁有序了。过上过下的人心情也爽滋滋的。

犹三爷不但讲究外在的环境卫生,对一家老少的衣服、铺笼帐盖等穿戴用品的卫生也很看重。“穿、睡用的东西,我们没那个钱买好的,但要穿个干净,不能脏兮兮的,让别个鼻子嗅到的满是汗臭味”。儿子、儿媳、孙子上班上学,早出晚归,不少时候没时间洗衣服,老人家就主动承担起家里人换洗衣服的任务。

在山区农村,男人、尤其是对于不少上了点年纪的“传统”男人来说,对触碰儿媳妇的衣物一类的东西,还是有点儿“忌讳”的,更何况老人还要亲手去洗啊。有人为此曾开过他的玩笑,明理的犹三爷一笑了之。

“人家在外面忙找钱啷个忙、啷个辛苦,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庭,你当老的硬是就看得惯呀。”

“儿媳妇和自己亲生的女儿一样,给她洗个衣服又有啥子嘛。”

“他们穿得干干净净的,上起班来心情也要好点噻”。

……

勤于环境、讲究卫生,使犹三爷成为凉风村“环境卫生模范户”一等奖获得者,作为小有知名度的“名人”,他自有一番理论——

“说个老实话,环境卫生搞好了,人都要精神些。”

“你把环境搞干净了,乱丢垃圾的人也不好意思再丢了。”

“前面的作揖,后边的弯腰。大人爱干净,小的也养成爱干净的习惯。”

“经常打扫环境卫生,蚊虫、苍蝇、耗子(老鼠)、偷油婆(蟑螂)就没有了生长的地方,人病也少得些,看病这笔钱就节约了。”

……

镇卫生院联系贫困户的家庭医生刘育龙、乡村医生朱兴建,时常下队寻医,每次给犹三爷检查身体后逢人就称赞,“我们都走了好多家庭,还是犹三爷家庭的环境卫生搞得好,身体也硬硬朗朗的没有毛病,也没有在我们手头拿过啥子药!”

“难怪犹廷祥这个娃儿在学校也乖喔,看了你们的家庭和院坝环境,就晓得是为什么了。”一天,犹三爷孙子就读的关坝中学班主任老师万波家访后,也颇为感慨。

整洁的环境总是和花草相伴。爱美的犹三爷或买或捡来些花盆、废旧塑料瓶子、破瓦罐坛子,在坝子养起了六十多盆花呢。虽说显得土味“不园艺”,但自由自在生长、开放的那些兰花、玫瑰、菊花、茉莉花、竹叶梅、睡莲、夜来香……,就像他那张一说一个笑的脸一样。

扶贫攻坚改变了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更改变了一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凉风村的犹三爷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为犹三爷点赞。”人们如是说。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