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江西安源:“四手”联动弹出脱贫攻坚最强音

2020-07-16 12:50
来源:半月谈网

脱贫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位于巍巍安源山下、悠悠萍水河畔的60万安源儿女,发出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铿锵誓言和庄严承诺。

江西萍乡安源,这块近两百平方公里的红色沃土,是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及主要爆发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在这场气吞山河的举国脱贫攻坚战中,安源儿女尽锐尽出,以安源智慧和安源方案,创造性地推出“政府援手,企业联手,干部牵手,贫困户动手”“四手”工作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成效。

政府援手吹响合力攻坚“集结号”

地处偏僻一角的高坑镇王家源村,是已出列的江西省“十三五”规划定点帮扶贫困村,全村1028个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多达55户168人。一直以来,王家源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市、区、镇三级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他们多次带队调研指导,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布局再到贫困户的脱困施策,制定了三年攻坚脱贫具体项目任务、目标,从产业扶持、岗位就业、教育培训、低保托底、村级救助、帮扶单位干部结对帮扶等途径逐一击破。

60多岁的黄彩德原来住在王家源村紫家冲,老房子漏水又潮湿,破烂不堪,交通不便,到村里来回一趟得花1个多小时。新家面积达120多平米,又宽敞又亮堂,黄彩德常常感慨万分地念叨:“还是共产党好啊!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洋房。”不仅如此,搬进新房后他还被安排在合作社工作,月工资有两千多元,从此再不愁吃和住。

黄彩德住的新房位于扶贫移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内,总投资956万元,占地十五亩,总共建了5栋安置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户型,道路、绿化、广场等全部进行了全面规划,连室内的装修都妥妥当当的,搬迁安置村民45户,其中贫困户22户。

如今的王家源村,人人喝上了山口岩水库的自然水,用上了卫生厕所,破泥公路升级为柏油马路……在槐猪、肉羊、果园、光伏等产业带动下,2019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70余万元,脱贫54户计166人。

构建精准扶贫大格局,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援手实施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倡导社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高精准扶贫成效,是安源区吹响合力攻坚“集结号”的前奏。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全区所有贫困户全部住进“安全屋”;4个涉农镇街委全部22个村实现市政自来水供水,69个集中供水点人人喝上安全水;统筹执行“四道保障线”体系,全面落实贫困户区内住院免交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制度,严格按90%适度比例报销医疗费用;坚持落实校长与涉农镇街属地双负责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本地就学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企业联手亮出合力攻坚“硬战术”

四面环山,地处安源区青山镇北部的温盘村,是已出列的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当年村集体经济为零,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温盘村成了“空壳村”。2013年,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温玉新创立了萍乡市萍温种养专业合作社,安排20多名贫困户上班,“温哥”牌生态土鸡获得国家“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认证,销往萍乡各大市场。

合作社在全区贫困户中积极推广土鸡养殖项目,采取“免费送鸡苗+技术支持+保底回收”合作模式,仅2019年就给全区500余户贫困户发放了3万余只已做好防疫的生态土鸡苗。

在鸡苗发放过程中,安源区积极组织农技专家成立土鸡养殖技术帮扶小组,为贫困户提供防疫、消毒、科学养殖等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合作社还与贫困户签订《温哥生态土鸡回收合同》,确保贫困户保本盈利。

安源区持之以恒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联手企业带贫益贫:大力培育扶贫支柱产业、联手开展就业扶贫、联手3家银行机构开展金融扶贫、联手完善光伏扶贫、联手线上线下开展消费扶贫、联手拓宽社会扶贫渠道,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发展,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互动双赢:2019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在10万元以上,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2个。

干部牵手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51岁的朱琪是安源区妇联正科级干部,担任青山镇乌石村“第一书记”的这5年里,她全身心融入乌石村,访贫问苦,解忧排难,找准发展“命脉”,走产业兴村之路,制定了“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模式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建起了火龙果、葡萄、桑椹等产业基地,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10多户贫困户。

5年中,朱琪牵着贫困户的手,与他们处成了后天的亲人,结下了各种“亲戚”关系,“干妈”“老妹”“女儿”“姑姑”“满姨”……这一个个亲昵的称呼,就是村民对她最好的褒奖。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安源区树立鲜明的脱贫攻坚一线用人导向,针对党政领导干部、部门行业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帮扶干部、村级干部等五类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实行培训全覆盖;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实施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人均挂点帮扶1-2个村,每个区直(驻区)单位挂点帮扶1个村,副县级以上干部包3户,正科级干部包2户,副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包1户的“321”帮扶模式以及第一书记驻村、“一季三会”和“包村长”等制度;持续开展千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释民惑、解民忧“六个一”遍访行动,确保扶贫政策享受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干部只有俯下身子,群众才会竖起拇指。在安源区的各个乡镇,活跃着无数个像朱琪那样时刻将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为老百姓谋利益,牵着老百姓的手奔好日子的扶贫干部。

贫困户动手激发精准扶贫“心”动力

每天从早到晚,47岁的安源镇石板村村民刘永萍都是与他养殖的龙虾、鸡、鹅等“小伙伴”为伍。别看他现在笑眯眯,几年前的他却是苦哈哈的。

2016年,刘永萍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宫颈癌,高额的医药费、一双儿女的学费加上日常开支,让刘永萍伤透了脑筋。

2017年,刘永萍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等一连串扶贫政策后,刘永萍萌生了搞龙虾养殖的念头。

创业期间,刘永萍经历了两次“灭顶之灾”。关键时刻,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帮他争取到了部分受灾赔偿和创业补贴,鼓励心灰意冷的他挺起胸膛,走过去前面就是天。

现在的刘永萍“三管齐下”,除了养龙虾,还种起了枇杷、柑橘、柚子,养起了鸡、鹅。“2019年,我的总收入将近8万元呢。我琢磨着要一步步做大做强,说不定还能带动村里的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呢。”刘永萍咧开嘴向村干部谈起他的长远规划。

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四个方面唤醒贫困户的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有多大的力,使多大的劲”,这是安源区一以贯之的做法:他们出台产业扶贫直补实施办法,鼓励贫困户多劳多得,多劳多奖,勤劳致富;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涌现出自主脱贫典型100多个;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正面激励与反向约束并举的道德评议积分制管理机制,建立公民“道德红黑榜”;倡导帮扶爱心捐赠,完善爱心驿站(爱心超市)运行机制,实行贫困户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自助式帮扶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摒除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据安源区区委书记康峰介绍,当前,全区7个涉农镇街委,49个行政村累计1311户4355人脱贫,2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3.55%降至0.28%;剩余176户317人将在2020年全部高质量脱贫,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性胜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安源区将瞄准剩余贫困人口精准施策,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翻越最后一座“高山”,打赢最后一场攻坚战,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共同牵手奔赴小康之约。(周双萍)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