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平阴:点“石”成金记

2019-12-10 11:31
来源:半月谈网

榆山街道,黄河岸边,水肥地美的博士洼里,有小村名石庄。

石庄不大,全村500口人、800亩地,百姓冬种小麦、夏种玉米,黄河滩上种树,再加上毗邻县城,几十年来,小日子过得温饱不余、富贵不足。殊不知,就在石庄安于现状之时,其邻居翟庄、刘官、老博士等村,早已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春风,实现了乡村振兴。石庄,如顽石一样,不变如初。

守着金饭碗难致富,石庄的问题,引起了平阴县委书记杨旭东的重视。他专程到村里调研,和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谈心谈话,鼓励大家找准症结、真抓实干,打好新时期的乡村振兴翻身仗。

和很多农村一样,石庄之贫之困,在土地;之乱,也在土地。村里有85亩地,几十年前低价发包出去,从未收过承包费,群众怨声载道,干群矛盾突出。新一届村“两委”成立后,就从这85亩地入手,一是限期收回,二是限期清缴拖欠已久的承包费,三是利用146平台重新发包。原先200块钱一亩的黄土地,竞标价格达到了801—910元,村集体一举增收5万多元。55岁的村民张召远就承包了40多亩地,注册成立了顺远家庭农场。他说,当了半辈子老农民,如今也尝尝当农场主的滋味。

若说石庄最大的资源,除了村里800多亩地,便是这日夜奔腾不息的黄河了。多年来,村民们提取黄河水,走的是河滩挖坑——地表引流——二级提水这样的“三步曲”,成本高不说,赶上水位低,水都没法引。水务、电力等部门齐帮忙,12月8日,一个每小时300方的扬水站建成启用了,“有劲儿”的黄河水通过地下管道提引到农田,让庄稼喝个饱。

有了地、有了水,种什么能致富?这个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专家最有发言权。村里的85亩地重新发包时,村支书付庆文打开天窗说亮话,“咱这些地必须种挣钱多的瓜果蔬菜,不能再种棒子麦子了”。张召远等人中标后,街道、村两级干部带领他们北上德州禹城学蚯蚓养殖、东赴济南章丘参观种苗公司,生态农业的理念渐入人心。眼下,由张召远带头,率先建起了14个高标准大棚,每个占地2亩多,投资7万元。用专家的话,黄河滩上沙土地,最适合种西瓜了,沙瓤的,甜!种了20多年瓜菜的他,信了。听说这个消息,县科技扶贫服务队的领导当场表示,送他两个棚的西瓜苗。

张召远说,明年正月十五,西瓜苗就下地,五月西瓜上市。拔了瓜秧种草莓,那玩意更甜、也更贵。他还说,等到明年,他要在县城文化广场大摆西瓜宴,让全县人民尝尝石庄的西瓜甜不甜!

看来,距离石庄村点石成金、致富翻身的日子不远了。

(记者 赵军)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