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江苏盐城市紧盯群众期盼加快推进农房改善

2019-11-13 12:35
来源:半月谈网

“以前住的低矮平房,周边环境脏乱差,现在搬进了小区、住进了新房子,生活条件和以前大不一样!”10月28日,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新型农村社区陈玉秀家门前红红的鸡冠花开得正艳,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现在啊,不仅小区环境整洁漂亮,而且家家户户都收拾得清清爽爽,小院子、菜地整理得一个比一个干净,大家还主动做起垃圾分类了呢。”

江苏盐城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村庄布局绝大部分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部地区主要以沿河沿路“非”字形狭长空间布局为主,西部及南部部分区域呈小块团状,这一时期房屋占比较大,农村住房条件普遍不高。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积极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着不让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全市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97个,完成5万农户住房条件改善。

“群众对新的住房和小区反映如何?”“农房改善是不是真的满足所有群众的需求?”“改善后农业农村朝哪里走?”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江苏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深入调研。他利用一周时间,先后跑了3个县(区),走访了10个镇(街道)、12个村和11个新型农村社区,在一线阅卷中为各地打分、释疑、纠偏,从群众表情呼声中找寻改进方向,进而谋划如何在新一轮答题中交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群众的需求是多样的。有部分群众想省钱换小房,也有不少条件较好的群众想贴钱拿大房,还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愿意拿到补贴后“进城入镇”。在生产生活方面,群众也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有的新型农村社区位置不合理,给出行造成了不便;有的社区配套设施没到位,给群众带来了烦恼,等等。正是一些地方擅自为群众“做了主”,导致一些有需求的农户不愿改造。

问题从基层发现,办法也从基层寻找。

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设计出32㎡、56㎡、90㎡、120㎡的多种户型,像32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给托底户用;56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适合三口人居住,不同的户型满足了不同群众的需求。群众的意愿考虑到了,提出改善住房申请的农户就翻倍,全村668户,拆了613户,占到92%。

射阳县特庸镇王村是蚕桑种养特色村,特庸镇在做王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时,兼顾村民下地干活与日常生活方便,在周边统一规划建设生态蚕房,群众纷纷叫好。10月28日,该村五组村民申桂华正在新建的蚕房做地坪,他说:“新建的蚕房离家也不远,在桑园边上养蚕很方便,现在蚕房大了可以多养几张纸的蚕,收入能增加不少呢。”最让他开心的是,蚕房与住房分开家里卫生干净!

各地的成功探索给市委、市政府提供了靠实的解题思路。很快,我市针对农村住房改善中出现的房子面积过大、群众改不起;户型不尽合理、生活不方便;建房成本过高、增加了负担等问题,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农房改善工作总体方案。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一系列改进工作的措施全面公布:设计“退老宅拿新房不贴钱”的房型和满足不同需求的户型,制定有吸引力的“进城入镇”政策,推广“不招开发商只选工程队建房”,以行政村为单位打破固化的土地区位,实现节约用地的集中居住,同步考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更好地保障农民利益。

一系列务实举措赢得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称赞。“只要站稳群众立场,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市委、市政府此举正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我们一定借着主题教育的东风,用心、用情、用力把农房改善这件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盐都区盐渎街道党委书记曹志伟如是说。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