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脱贫攻坚的陇南模式

2018-08-14 09:31
来源:陇南扶贫办

 

陇南武都区洛塘镇石沟美丽乡村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的地区,辖1区8县、19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201个行政村,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8万。陇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气候宜人、生态良好,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较大。

陇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多,是甘肃省乃至于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2011年陇南9县区被整体纳入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陇南市有贫困人口130.47万人,贫困发生率53%,居甘肃省甘肃省第一。2013年,在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中,省上核定陇南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94万人,贫困发生率34.1%,居甘肃省第一。近年来,陇南市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发挥优势,顺势而为,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底,陇南市贫困人口减少到了31.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4%。陇南市扶贫办主管陇南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论证审查、立项审核、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扶贫项目等工作。


长坝镇花桥乡村旅游示范点

持续推进片区扶贫。陇南把陇南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的区域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坚持先补短板,先啃硬骨头,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向特困片区倾斜安排,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分步骤、有计划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连片开发。2015年以来,陇南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00亿元;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在国开行融资100亿元,用于农村基础实施建设,一揽子解决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已落实资金39.4亿元,硬化通村路1.2万多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万多人,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100多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多万户,贫困村动力电和有条件的行政村通畅工程实现了全覆盖,特困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水平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 

持续推进产业扶贫。陇南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加快培育壮大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生态养殖、苹果、苗木等特色富民产业。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连续多年组织动员省市县乡各级帮扶干部、农技人员,帮助贫困农户集中开展以核桃为主的品种改良嫁接和以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中耕除草、整形修剪等为主的经济林果综合管理活动,完成经济林高接换优1300多万株,每年实施综合管理600多万亩,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大力支持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引领贫困群众农特产品生产与市场对接,陇南市发展农民合作社549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9户。陇南市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110万亩,年产农特产品356万吨,年出栏畜禽900多万头只,实现产值158亿元,经济林果、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已成为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压舱石”和“铁杆庄稼”。同时,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强劳务技能培训,陇南市每年输转农村劳动力60多万人,劳务创收130多亿元。

武都区外纳镇锦屏万亩油橄榄产业路

持续推进电商扶贫。2014年底,陇南市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试点市,陇南市先后在9县区1365个建档立卡村中选择确定了750个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市、县、乡着力加强贫困村的信息、交通、物流基础建设,推广放大特困片区宽带进村试点经验,着力解决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面推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向贫困村发展,确保让贫困群众享受电商扶贫红利。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店”建设,探索形成的电商扶贫“五路带动”模式。全国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在陇南市召开,被授予全国、甘肃省电商扶贫示范市称号,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七部委将陇南市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截止2018年3月底,陇南市开办网店13555家、微店9600多家,累计实现销售额90多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8万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累计就业人数8.3万人,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9万余人,电商扶贫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额达到650元。

持续推进金融扶贫。针对广大贫困农村发展普遍缺乏资金的现状,实施“3+1”金融体系建设,创新建立了“3+1”金融服务体系,建成了甘肃省首家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陇南市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80多亿元。成立陇南龙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陇南信通城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有效缓解了农民、中小微企业和项目建设融资难问题,有效破解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贫困村扶贫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6.2亿元,累计发放3.1亿元,探索的“村账乡管”新模式被省扶贫办向甘肃省推广。在陇南市探索推广“支部+群众+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和“企业+贫困户”等脱贫带动模式,组织贫困农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分红,劳务务工等措施多渠道增加收入。

陇南徽县银杏树镇订单辣椒加工基地

持续推进旅游扶贫。依托良好的生态,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和“百村千户万床”工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帮扶单位+支部+公司+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采取“集体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的方式,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创业、脱贫致富。陇南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1个,有75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涌现出了康县花桥村、凤凰谷村、宕昌鹿仁村、文县草河坝村等一批典型,走出了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2017年,陇南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688万人,旅游收入13.4亿元。陇南市荣获“甘肃省乡村旅游扶贫创新奖”,康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后,陇南乡村旅游大幅增长,“十一”期间陇南市共接待游客112.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陇南康县王坝镇大水沟国家3A级景区

持续推进社会扶贫。组织1200多个省市县乡单位帮扶13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300多个非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组织4万多名机关干部帮扶10万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组建了1500多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工作队员6000多名,全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引进市内外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认真做好定点帮扶工作,2016年7个中央单位共派出8名干部到帮扶县区挂职副县区长或村第一书记,赴定点帮扶县区开展考察调研140人次,全国妇联5次到西和县考察开展帮扶工作。积极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及时成立了青岛陇南东西扶贫协作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和筹备领导小组,签订了《青岛市与陇南市东西扶贫协作战略框架协议》,青岛市区两级财政累计安排帮扶陇南资金达9610万元,签订了产业合作协议,大力开展“引企入陇”活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力有效推进。

责任编辑:王明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