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AI落地政务领域有了“说明书”

2025-11-05 10:59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近期,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我国首个公开面向政务领域大模型应用的专项政策文件。《指引》围绕应用场景、规范部署、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举措,对于推动人工智能(AI)深度赋能政务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顺势而为,应时而发

当前,AI技术飞速发展,算法的飞跃以及算力、数据、工程等协同发展,让大模型通用性得到了大幅改善,通过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已逐步成为现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截至2025年9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15%,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市民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智能无人警局办理业务 王晓 摄

《指引》的出台既顺应了AI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的趋势,也回应了政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大模型的语言理解、多模态融合、复杂推理能力,契合政务服务需求。例如,视觉和多模态大模型具备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维度信息处理能力,在城市体征监测、应急现场指挥、执法线索识别等社会治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指引》在场景选择、规范部署、运行管理等方面给出更加细化的操作路径。

不仅做得快,还要做得好

《指引》强调“场景牵引”,按照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策四大板块,列举了13个典型场景,结合业务痛点,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以机关办公类场景为例,《指引》提出AI可辅助文书起草,即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通过构建本地知识库和预设模板,为工作人员提供写作建议、辅助起草文书,对格式和内容等进行检查、校对和优化。

今年初,深圳福田“AI数智员工”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面对劳动仲裁这类需要大量法条检索、证据整理、格式校核的高强度文本工作,“AI数智员工”能在工作人员上传庭审笔录、劳动能力鉴定书、工伤认定书等信息后,自动查找相关规定,为工作人员整理出赔偿金额等关键要素。工作人员核实与调整AI提交的数据后,可一键生成劳动仲裁裁决书,全程不超过4分钟。这一案例不仅证明大模型在结构化文本处理上的价值,更说明“场景+定制数据”的系统设计,能有效提升服务效率。

有学者指出,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政府部门的应用实践,主要集中在实现难度较低的效率导向和知识导向领域。相较而言,涉及更复杂公共服务交互的民生服务导向和需深度模拟预测能力支撑的决策支持导向,相关应用仍处于探索或初步试点阶段。

《指引》中政务服务板块的智能问答、辅助办理、政策服务直达快享等场景,都强调面向群众和企业的高频交互需求。而在决策支持方面,《指引》涉及社会治理和辅助决策板块的多个应用场景。如市场风险预测,需要借助生成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异常检测算法等,对各类市场数据进行监测和深度分析,捕捉市场动向,包括经济指标波动、异常情况等,进而预测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研判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及时发出预警,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支撑。大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推动政府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主动作为转变。

集约部署,规范应用

AI大模型部署应用应选择合适的路径设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算力和模型资源,同时统筹集约部署,谨防形成“模型孤岛”。《指引》强调应避免盲目追求技术领先、概念创新,避免重复建设、无效建设,避免未审先建、建而不管,避免强制使用、无效使用,避免数据多头采集、重复索要,切实防范“数字形式主义”。

避免重复建设。《指引》明确有条件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省区市可统一部署智能算力资源、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下属单位或下辖地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环境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地市应在各省区市统一要求下开展部署应用,县级及以下原则上应复用上级的智能算力和模型资源开展应用和服务,不再独立进行政务大模型建设和部署。对基层部门来说,复用上级部署的模型资源,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重复训练带来的资源浪费。

一地建设、多地多部门复用。如果各地各部门自建系统、重复投入,就会造成算力资源分散、模型能力无法共享,更难以形成统一的应用规范。《指引》提出各省区市应搭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统一服务平台,并与政务云管理平台、政务应用和组件管理平台等融合共建,将区域内电子政务外网智能算力、政务大模型、政务数据集等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形成要素资源“一本账”,支撑政务大模型运行监测,提供资源申请与调度服务,推动高效复用。

大模型落地必须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政务数据天然具有敏感性,涵盖大量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公民个人信息。如若处理不当,将给国家安全和公众权益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指引》提出扎实做好安全管理,政务部门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数据处理、大模型训练和场景应用各阶段参与主体的安全职责和任务,做好用户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政务部门应严格落实保密要求,在模型训练、部署应用等过程中加强数据安全保密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等保密纪律要求。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