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衷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为确保增值税法顺利实施,8月1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9月10日。据悉,增值税法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制定《实施条例》对增值税法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有利于增强税制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形成配套衔接的增值税制度体系,为增值税法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厘清征管模糊地带
增值税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全链条,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近40%,涉及面广、影响大,关系广大纳税人切身利益。为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增值税制度,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安溪县税务局办税服务厅
“《实施条例》是增值税法的基础配套行政法规,与增值税法以及增值税规范性政策文件一起,构成了我国增值税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增值税法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梁季说。
《实施条例》包括总则、税率、应纳税额、税收优惠、征收管理、附则等6章57条内容,主要对增值税法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明确,对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与现行增值税制度相衔接,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征管需要明确具体规定。
在总则章节,《实施条例》进一步解释了应税交易中的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定义范围,明确了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在税率章节,对增值税法规定的出口货物、跨境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有关范围进行明确,对涉及多个税率、征收率情形的适用规则作细化解释;在应纳税额章节中,明确了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办法和扣税凭证范围等。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税务系副教授郝晓薇表示,基于税收原则,相关细化有利于厘清征管模糊地带。一方面,《实施条例》将增值税法中提及的货物、服务、不动产、无形资产进行了具体解释,使得税务机关就什么征税与纳税人就什么纳税皆有明确法律依据,可以避免因概念不明引发征纳双方争议。另一方面,从税收公平原则看,类似交易应承担相同税负,清晰划分征税对象类别,保证不同形式交易能合理适用税率,有利于防止税负不公问题。
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增值税是一种相对中性的税收,由于其有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及资源的有效配置,被世界上超过170个国家采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增值税是纳税人最普遍适用的一个税种,关系到纳税人日常的经营活动。《实施条例》的出台一方面可以使纳税人感受到有法可依,构筑权益保护的底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税务机关执法有据,进一步提升税收征管效能。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任务之一,是通过制度性的优化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进而恢复经济活力。及时颁布《实施条例》,将有利于经营主体及时做好各项经营、投资及战略安排,通过增强税制的确定性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实施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新业态和跨境交易中的征管难点,对提升征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郝晓薇说,如在跨境交易方面,细化了“服务、无形资产在境内消费”的情形,有利于解决跨境交易中征税范围难以确定的问题。
李旭红表示,增值税立法及《实施条例》的颁布巩固了增值税的主体税种地位,确保了税收来源的广泛性,有助于为国家财政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期待增值税法平稳实施后,加快构建有利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现代增值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