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国常会重磅政策解读

2025-07-17 10:33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岳谭中

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听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好房子”建设全面提速,房地产转型升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标准定义“好房子”。5月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这极大地稳定了市场预期,购房者对“好房子”信心更足。

上海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房子”变成“好房子”

6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姚天玮表示,建“好房子”不等同于建“大房子”“贵房子”,而是要通过好的设计、好的施工、好的材料、好的服务等,解决居住中的痛点问题,全面提升住房品质。不同地区、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应当有不同的“好房子”。

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是一项涉及标准重构、产业升级、政策协同的系统工程。“好房子”建设既包括设计、建造、使用、服务等各环节,也涉及绿色建材、智能家居、装配式施工等产业,需要从完善标准、政策、技术和产业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对“好房子”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我国住房发展正经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的深刻转型,“好房子”建设已成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这一变革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为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会议指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着眼长远,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认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实现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意味着我国将深化住房制度、商品房销售制度、房地产用地制度等改革,为房地产转型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守住风险底线,开展制度型开放试验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一年多来,“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方案”。

在提升货物贸易自由便利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便利化通关模式,也就是“预先报备、提前审核、车到即过、箱到即拆”模式,吸引马士基设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中转货物靠港到出运时间缩短50%。

在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发布实施,聚焦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3个行业领域,有效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在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方面,上海政府采购云平台上线“对标改革专窗”,涵盖货物、服务、工程的2200多个采购项目已按高标准规则要求实施,1000多个项目发布中英文公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点经验,因地制宜抓好落实,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试点举措落地见效,充分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同时,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更好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

会议指出,要统一修复规则,健全资格审查、过程监督、结果认定等环节标准规范。要打破数据壁垒,尽快明确数据共享范围、方式、频率,促进相关领域社会数据互联互通。要强化部门协同,在受理办理、更新反馈、异议处理等工作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专家表示,良好的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此举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关切,推动我国信用环境迈向更高水平,将有力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振市场发展信心。

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石新中说,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释放主体动能。当前,各行业、各地区信用修复标准不统一,缺乏全国性规范,导致经营主体面临规则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统一规则后,被限制的失信主体可恢复正常市场交易,如融资、商业合作等,可盘活庞大经营主体资源,促进经济活跃度提升。消除非恶意失信对主体的长期负面影响,传递“容错纠错”的制度善意,将助力构建更包容的商业生态。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