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孙文豪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服务业扩大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开放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作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202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在中国服务业开放版图持续扩展趋势下,服务业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大胆试、大胆闯
10年前,在中央决策部署下,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在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北京率先为外资“拆篱笆”。
过去,我国服务业长期面临市场准入限制多、规则透明度低、要素流动不畅等瓶颈。以医疗服务领域的一只进口实验鼠为例,按照原有审批监管流程,实验鼠从国外送到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园的科研人员手上至少要2个月,往往会错过4至6周的试验黄金期。北京通过打造“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楼上建保税库,楼下就有检验检疫库和联合办事大厅,极大简化了通关手续和监管效能。
2024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4.8%,高出全国水平近30个百分点。过去10年间,北京环球影城开门迎客、服贸会不断提质扩容……服务业的持续开放,令国际各类高端资源在此汇聚成“强磁场”。
北京先行先试后,2021年4月,试点范围纳入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4省市;2022年12月,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座城市加入试点行列。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11个试点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总额占全国总量的50.2%,成为引领带动中国服务业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4月,国务院再度批复同意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纳入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等9个试点城市。批复要求,服务业扩大开放要大胆试、大胆闯,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美所谓对等关税严重损害了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了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工作方案》相关内容显示中国在当前形势下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体现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提升试点任务含金量、含新量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相关举措在《工作方案》中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回应。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方案》主要有两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明确提出推动“服开试点”工作提速加力,包括加快试点实施节奏、扩大试点范围、加大压力测试和复制推广力度等;二是实施新一轮共计155条试点任务。
——试点范围从“一枝独秀”到“串点成线带面”。目前,试点城市已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以及中西部的主要地区,并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相衔接。以长三角为例,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此前已纳入上海、杭州、南京,此番再增加宁波、苏州、合肥3个试点城市,缝补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关键城市节点。
“此次试点范围扩大既实现了对主要城市群和开放通道的全覆盖,有助于形成服务业产业集群,又避免开放红利过度集中,平衡开放梯度。”业内专家认为,试点逐步形成“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服务业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
在上海一家医院,全科医生萨瑞艾和药师交流 刘颖 摄
——试点任务从“经验探索”到“制度定型”。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提高医疗、养老等领域进口临床急需;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打造跨境公路班车“绿色通道”……《工作方案》聚焦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制度建设、风险防控等,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试点任务。
《工作方案》明确,我国服务业开放要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不仅将带来引资扩量的直接效果,更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器,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治理的话语权,提高制度型开放效能。
再创新一轮开放红利
天津聚焦航运物流、广州开展与港澳地区的专业服务合作……从已经开展试点的区域来看,各地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并非只吹一个调,而是结合区域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突出服务业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
服务业是广泛的、无形的,服务业扩大开放也需要在多领域尝试、多角度总结、多形式推广。2024年,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已经全部清零,服务业领域正在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已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约70%。可以期待,中国经济将借由服务业扩大开放形成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浪潮。
应当看到,试点地区取得成效的同时,外资落地仍然存在“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隐性壁垒。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短缺,本土化适应难,成果转化、融资服务、法律保障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逆全球化”下产业链重组、“断链”等现实挑战仍待破解。
开放是改革的催化剂,改革是开放的压舱石。业内专家认为,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选择市场需求大、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分步、分类、分区域扩大开放,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通过差异化创新、协同性推进、包容性治理,把“试验田”变成“高产田”,把对外开放的成果用作对内改革的催化剂,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