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初级产品供给三问

2022-04-12 09:42
来源:半月谈网

农民驾驶植保机械在小麦田间进行喷洒药物作业 翟慧勇 摄

半月谈记者 徐宁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保障初级产品供给”。

高层多次着重强调“初级产品供给”,原因何在?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

问:初级产品有多重要?

答:初级产品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生产的前端。初级产品既包括粮食、油料等初级农产品,也包括能源、矿产等初级工业原料,初级产品是支撑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石,其供给状况直接关乎企业的安危兴衰、经济的稳定安全。小到一顿餐饭,大到工业制造,都离不开初级产品供给。

在过去,因为初级产品太常见、太基础,有不少人误认为初级产品供应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进而忽视其重要价值。然而,随着各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后发超越,全球资源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初级产品总量有限、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特点越发受到重视,逐步在产业链中拥有了更强影响力与话语权。

我国有着14亿人口,是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的超大经济体,这意味着初级产品的国内需求规模极为庞大。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9.1万亿元,连续5年蝉联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位。要与“世界工厂”地位相匹配,我国尤其需要稳定的初级产品供应保障。

胜利油田青东5采油平台

问:在初级产品供给方面,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如何?

答: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的意义重大。国家也一直将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作为重大战略性问题来抓。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

在能源方面,2021年,我国煤炭产量稳步增加,原油产量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有色金属总产量突破6000万吨大关后平稳增长,保障总体有力。“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2020年底,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仅靠国产供应确实难以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同时,我国一些初级产品的资源禀赋并不理想,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需要大量进口。有的种类的初级产品进口依存度已经比较高。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13 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2%。此外,去年我国还累计进口了9652万吨的大豆,以及1.21亿吨天然气。如今我国早已成为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

原材料过于依赖进口,将付出相当昂贵的代价。近两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地缘政治事件扰动,全球供应链受到极大影响,粮食、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有的一度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以铁矿石为例,2021年,我国进口了11.2亿吨的铁矿石,同比下降了3.9%,可铁矿石进口额同比增加3385.2亿元,增幅达39.6%。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前,世纪疫情交织百年变局,国际初级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供给紧张、价格上涨,已经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产业正常运转造成不小压力。可以说,只有把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放在重要位置,才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问: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未来发力何处?

答:保障初级产品供给,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开源与节流并举。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充分挖掘国内供给的潜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在粮食生产方面,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改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和大中型灌区,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升产量。在能源方面,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的开发应用,继续提高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开发结构。在原材料方面,加快金属矿石等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步降低对外依存度。

其次,要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做好初级产品的保供稳价工作。要提升战略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及效率,系统规划、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投资建设一批国家级或区域性的应急物资、原材料生产储备基地,合理规划储备库规模、数量和地域分布。

第三,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企业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合资并购、建立海外产业园区等多种方式,打破海外寡头遏制,实现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同时,增强初级产品定价的市场话语权,培育有竞争力的交易所,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定价机制,培养引进国际期货专才。

最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高初级产品使用效能。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初级产品消耗大,须把节约提效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比如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目标相结合,推进初级产品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广节能技术,以节约要求梳理生产工艺,用环保技术改造高耗能生产工艺,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参与采写:王涵艺)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