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 王翔 摄
半月谈记者 侯文坤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格局关乎全局。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放缓、逆全球化端倪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被放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
重新审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强大国内市场是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情况:从国内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从国际看,中美关系摩擦加剧,我国经济安全风险增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等问题均逐步显露。
反思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寻求改变和突破成为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
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超1.5亿户市场主体和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这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立足之本,也说明国内市场有巨大潜能。
国内市场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44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2.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把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不能各个地方搞自我小循环,不能层层去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各地区各行各业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共同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更高水平开放是动力
有一种疑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是不是国际循环就不重要了?答案是否定的。
在山东省港口集团日照港,货轮停靠在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 郭绪雷 摄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出口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中国制造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不够强,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还不够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尽管遭遇逆流和挫折,长远来看,全球化依旧是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的大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带来的绝不是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要进一步敞开开放的大门。如果说外部压力曾经是打破国内一些改革壁垒与阻力的重要力量,那么现在,更高水平开放则是我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动力。
这意味着我们对外开放的格局必将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更加强调开放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等,进一步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这也必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要素进入中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增长机会。
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事实上,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就已经逐步进入“双循环”状态。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更多强调自身要融入到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之中,要加入到国际大循环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事实证明我国经济确实在这种模式中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眼下,国内国际形势已然变化,要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打通国际大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
要看到新发展格局中既有“国内大循环”,又有“国内国际双循环”,前者为“主体”,后者则要“相互促进”,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我们要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其中,关键是要靠改革进一步打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痛点堵点,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脱钩,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强化国内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互动,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黏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