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明年经济工作,中央定调了

2021-12-29 15:35
来源:半月谈网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 牟宇 摄

半月谈记者 毛振华

今年,我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明年的经济工作如何扬帆奋进?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2年经济工作确定了基调。

三重压力之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肯定了2021年取得的成绩,认为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同时,会议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有着充分且深刻的认识,认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在如此形势下,2022年经济该如何谋划?会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新一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既是社会发展现阶段的需要,也是为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需要。

稳,首先是宏观政策要稳。会议提出,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通过各项措施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也在于市场预期要稳。“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提出一系列举措,在疫情仍在持续的背景下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口。

七大政策齐发力

具体到政策层面,本次会议提出发力明年经济工作的七大政策: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宏观政策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可持续性,提升效能,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该支出就加大支出的同时,该减的就要坚决减。同时,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是面对较大下行压力,力求降低波动性风险,保持政策连续性的需要,也是放眼长远逐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保持经济发展韧性的需要。

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等瞄准经济堵点痛点发力。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方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等行为,为企业竞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房地产调控方面,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等。

会上的科技政策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已突破20万家,它们是国家创新的希望。一系列政策保驾护航,就是要激发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会议还聚焦民生热点,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9 月2 日,沈海高速海口段项目施工工地 郭程 摄

前瞻五大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事关明年经济工作,本次会议特别针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思考,得出重要结论。

共同富裕的路子怎么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好“蛋糕”,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切好分好“蛋糕”。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资本是要逐利的,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既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也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如何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初级产品供应要防止因重大缺口演变成“灰犀牛”事件,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容闪失,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要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推动风险有效化解。

谈到“碳中和”“碳达峰”,会议特别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中和”“碳达峰”。“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这些表述具体、务实,不搞“一刀切”,给一些地方操之过急的做法敲响了警钟。

以上五个方面的重大认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长期性,为明年面对和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指向。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