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擘画新时代人才工作蓝图。这场会议,传递出人才工作哪些新信号?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人才工作方略要顺应变局
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这“四个面向”因何重要?“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副研究员钱诚指出,“四个面向”是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方略。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要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这是应对科技竞争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坚持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国家急需解决的短板和弱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才工作思想。
打造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当前,中国科研人才队伍大而不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还不够。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会议中的新精神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什么样的科学家能被冠以“战略”二字?专家指出,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家,但首要特征还是战略家,相比一般科学家而言,战略科学家还应具备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老一辈的科学大家如钱学森、朱光亚等,近年涌现的杰出科学家如黄大年等,都是我国战略科学家的典范。
此次会议提到,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与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才能发现、培养和使用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考虑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怎么建?任务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一是更加突出实力、能力。更大力度加强“帅才”的培养造就力度,更大力度造就各路“英才”。二是更加突出潜力,突出未来导向,聚焦具有潜力的未来人才、青年人才。三是更加突出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改革的力量激发人才的力量和活力。四是更加突出融合力,推动各类人才有效融合、循环。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资源丰富、机构集中,会议释放的信号是,这些地方应该成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示范区”,应该在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下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以点带面,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