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聚焦此“纲”

2021-09-15 14:16
来源:半月谈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 谢环驰 摄

谭衷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早在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在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审视国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放眼国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不断影响全球和平与发展。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坚决克服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的倾向。


“十二个必须”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我们党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而言,就是“十二个必须”。

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