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重塑山河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宝贵的生态文明基因

2021-08-24 16:18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罗涛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立时,九州大地不仅风雨飘摇、生灵涂炭,亦是山河破碎、生态凋敝。然而,一百年后,中国不仅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森林覆盖率也从1949年的8.6%上升至23.04%。为什么我们的百年奋斗同步实现了民族崛起和山河重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在深入学习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阶段的党史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宝贵的生态文明基因。

井冈山——见证了共产党人保护山河的赤子初心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少有人关注的是,当时尚在摇篮里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井冈山土地法》,展示了保护山河的赤子初心。“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1928年12月诞生的《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对于这部法律,人们往往从政治、经济视角观察研究。实际上,如果从生态视角看,这部法律关于“竹木山”的规定,从一开始就为共产党人注入了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基因。该法有条款规定:“(二)竹木山,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但农民经苏维埃政府许可后,得享用竹木。竹木在五十根以下,须得乡苏维埃政府许可。百根以下,须得区苏维埃政府许可。百根以上,须得县苏维埃政府许可。(三)竹木概由县苏维埃政府出卖,所得之钱,由高级苏维埃政府支配之。”竹木是井冈山的重要资源,是军民双方的重要经济来源。以上规定,不仅解决了“山林的分配和竹木的经销”问题,也解决了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其中,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府分级许可的制度设计,即使放在当下也不乏启示意义。

更鲜为人知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2年3月就形成了《人民委员会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该决议提出,“实行普遍的植树运动,这既有利于土地建设,又可增加群众之利益”,要求每人种10棵树,绿化荒山荒岭。井冈山时期这些保护生态的法律制度,其思想源流最早可追溯至青年毛泽东。他早在1919年就提出,林业问题可以作为要研究的实业问题之一。他还在《兴国调查》中指出,当地水旱灾频发的原因是过度采伐树木形成了“走沙山”,专门提出保护树木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延安——记录了共产党人修复山河的不朽实践

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实践。党中央从山清水秀的井冈山转移至贫瘠苦寒的延安后,共产党人在保护当地脆弱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启了修复山河的不朽实践。制度上,1941年出台的《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法律规范。行动上,毛泽东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发动群众种柳树、沙树、柠条,其枝叶可供骆驼和羊吃,亦是解决牧草一法。同时可供燃料。”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孕育出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从结果看,共产党人把荒山荒岭的南泥湾修复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从过程看,朱德等同志两次深入实地踏勘调研,科学制定了“南泥湾垦荒政策”;来自湖南、江西的官兵,打破陕北只种旱地的传统,把南方种稻经验同南泥湾的生态结合起来,种植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不只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蕴含着顺应自然、科学决策的思想方法。30多年后,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的乡亲们建设淤地坝,保持了水土,形成了良田,美化了生态环境,迄今仍在造福百姓;修建的沼气池、沼气灶,打破了“沼气过不了秦岭”的论断,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强化了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不懈追求。

塞罕坝、右玉、红旗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所蕴含的生态文明基因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生态文明基因在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不断发展壮大。塞罕坝人通过近60年的艰苦奋斗,造林140万亩,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2%,创造了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山西右玉县委县政府一茬接着一茬干,带领群众坚持不懈造林治沙,久久为功改善生态,造林近170万亩,把不毛之地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河南林县人民为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奋战10年在太行山峭壁上凿出“人工天河”,解决了全县饮水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此外,杨善洲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任上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木资源无偿捐给国家。塞罕坝精神、右玉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杨善洲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谱写了光辉不朽的绿色篇章,激励着当代共产党人自发自觉地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没有林,也不成其为世界”(毛泽东,1959年)到“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2021年),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科学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尊重顺应自然、有效保护自然的规律,其生态文明基因也在重塑山河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赓续、日益强大。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在指引美丽中国建设,也在推动引领世界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进步。

(作者系国家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