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摸清家底 分类解决“卡脖子技术”

2020-07-09 09:45
来源:半月谈网

任继球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2019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仍存在多项卡脖子技术,既有光刻机这样的重大装备,也有特殊性能轴承这样的关键零部件,还有操作系统等软件。对于卡脖子技术,必须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避免一些误区。

卡脖子技术是全球化的产物

卡脖子技术基本是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是产业链下游集成厂商生产所必需的。没有它们,可能会导致集成厂商生产不出完整的产品。如,没有核心芯片,手机就生产不出来;没有操作系统,手机生产出来在消费者手中也没法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一个制造大国。有人可能会问:技术卡脖子是不是一个大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我认为,在历史长河中,大国制造业发展会出现卡脖子问题,但很少会有技术卡脖子问题。

比如二战时期的日本,卡脖子的是石油等战略物资,不是技术。二战前,日本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3.8%,美国占世界的38.7%,日本仅为美国的1/10。对比一下,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接近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总和。80多年前,日本的工业制成品所有零部件都是本土生产,无需进口代表欧美先进技术的上游零部件,这是因为二战前,国与国之间基本没有中间品贸易,停留在资源和制成品的阶段,全球化分工不如现在深入,每个国家工业制成品及生产环节基本都在本土完成,产品的分工合作还没发生。

2018年,全球贸易量中70%以上是零部件等中间品。往前推40年,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总量的70%左右是工业制成品。再往前推40年,也就是二战时期,国与国之间贸易的产品基本都是原材料、资源矿产和工业制成品,中间品贸易基本没有。没有中间品贸易,就没有进口依赖,也就不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

也就是说,卡脖子技术是近40年全球化分工不断细化、中间品贸易逐渐增多的产物,是这40年来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加工组装等下游环节加快向外转移的产物,是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向上延伸、向下转出的产物。

40年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使中国从为欧美国家提供原材料、资源的国家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技术卡脖子问题,是我国在全球贸易模式下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与欧美国家深度分工合作的结果,是全球化带来中间产品贸易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发挥在产业链下游领域比较优势的结果。

摸清家底,分类施策

技术卡脖子有两种理解。其一是卡住“脑脖子”,其二是卡着“脚脖子”。若是被卡住脑脖子,一时之间企业真有可能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若是被卡住脚脖子,虽企业前进的步伐受阻,但可能危中取机存活下来。

通过这层解释,我们可将我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分为两类,一类必须使用国外技术,没有“备胎”;另一类国外技术可以提升产品性能,但没有国外技术,也能找到性能相对差一点的“备胎”替代。

卡住“脑脖子”的技术,由于没有“备胎”替代,短时间内研发攻克困难较大,一旦断供,依赖这些技术的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关键零部件的缺失甚至会带来产业链的断裂。但对于卡住“脚脖子”的技术,结果不会这么糟糕,有“备胎”的企业可能会迅速扶正“备胎”,经过艰辛磨合后,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因此,我们需要摸清家底:有哪些是我国处于空白、连中低端替代也没有的技术。这样的技术我国肯定存在,但完全不能替代、会带来整个产业链休克的卡脖子技术肯定相对会少些。华为使用欧美高端芯片,若欧美发达国家断供,华为肯定会面临挑战,但国内也有替代供应商,尽管这些芯片目前在性能上可能与头部企业产品有一定差距,但万不得已还是可以替代。

攻克卡脖子技术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非短期之功。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和零部件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补充,避开不用,不利于打造我国头部企业先进产品。攻克卡脖子技术,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完全取代,在各个领域技术水平都超过发达国家,而是要在各个领域准备好“备胎”,缩小与世界顶尖技术的差距,关键时刻能顶上。这一块我们也有基础,因为现在我们的国内市场大、层次多,很多中低端产品在国内发展得也不错,目前发展不足的是高端产品。如果限供发生,高端市场会腾挪出来,也是有利于这些中低端产品升级的。另外,做生意和合作,谈判力与企业在上下游环节的分工无关,而是与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有关。若有一天我国的企业控制了全球产业链的下游,形成了与全球消费者用户的粘性,下游的企业也可以形成对上游的买方垄断。

技术卡脖子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发挥比较优势的结果,具有客观性,但必须认识到卡脖子技术问题是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不高的体现,逐步攻关卡脖子技术是未来提升全球价值链位势的重要路径和手段。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掌控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可能只需要生产10%,由别人生产90%,就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90%的利润。而我国一些企业覆盖了产业链的多个生产环节,但这些企业的利润率都不足10%。主要提供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英特尔等美国企业利润率十分可观,比如美光的企业利润率甚至高达46.51%。

加速供应链本土化

第一个难点是这些核心技术是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工业发展积累的产物,后发国家要在短时间内超越他们存在较大困难。

第二个难点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有所突破后,能不能被市场接纳。由于使用经验不足,刚突破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很难得到广泛使用,无法在工业实践中通过不断“试错改错”,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没有足够多的企业使用,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就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无法分摊成本,产品成本就会居高不下。

第三个难点是行业生态已形成,用户已经产生使用粘性,新突破的技术产品轻易难以切入进去。譬如,如果消费者习惯使用安卓系统,开发者也会倾向基于安卓系统开发应用;如果是用户较少的系统平台,开发者少,应用产品少,新系统平台的推广就会遇到挑战。

中美贸易摩擦给很多国内企业提了醒,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推动供应链本土化,提前寻找“备胎”。政府可以集中有限资源,在一些关键领域支持企业攻克当前亟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但更多的还是要发挥政府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优势。

一是解决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不购买性价比高的国产零部件产品和设备的问题;二是解决民营资本进入攻关卡脖子技术领域的壁垒问题;三是解决制造业高精尖领域与金融等行业工资水平差距过大问题;四是解决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和应用研究不协同的问题,顺畅体制内外科研人员的自由流动;五是解决本土企业先进技术和产品监管、审评审批等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本土企业寻找“备胎”留足时间。(作者单位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