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别了,旧式“家乡宝”! 

2018-06-19 09:53
来源:半月谈网

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在云南,一些人说自己是“家乡宝”,不愿离开自己家乡。甚至许多贫困群众,有一身力气,也有外出务工机会,就是不愿离开自己的“穷窝”。

现在,“家乡宝”的旧观念在贫困群众间正悄然改变。“外出打工已成为许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选择。”云南省镇雄县五德镇党委书记赵静说,全镇400多能人、老板带动了近2万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贫困群众超过6000人。

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表示,镇雄县抓住劳动力就业服务这一主线,通过在务工地设置党工委、服务站,创建劳动力品牌等方式,将人口优势变为了人口红利,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人口红利,需要精准挖掘

镇雄县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贫困人口第二大县,到去年底全县的贫困人口超过29万人,贫困发生率超过20%。

镇雄县人口优势常被提及,但劳动力有多少?多少愿意外出?意向地有哪些?想要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去年,云南省启动了贫困人口精准再识别工作。镇雄县将劳动力外出意向、培训需求等作为普查内容,并完善了农村信息普查机制,实行旬报制度。

“光有数据库还不行,还要对接企业的‘需求’。”镇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鸿说,镇雄成立了劳动技能扶贫办公室,相关领导到劳动力需求大的省市进行调研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

“以前没技术,打工也存不了几个钱;现在学会开挖掘机,每月6000元收入。”申时奎是镇雄县芒部镇上下街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村里通知挖掘机驾驶培训,他第一个报了名。

据了解,去年镇雄县开展了美容美发、厨师、挖掘机等14个工种的培训,培训的劳动力超过2.3万人。截至今年5月底,镇雄县已转移就业劳动力51.6万人,其中已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劳动力12.7万人。

“输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

“贫困群众就业转移不仅要输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翟玉龙说。

镇雄县群众务工地点集中在云南昆明市、浙江永康市、广东深圳市,其中永康市的镇雄籍务工群众超过13万人。结合实际,镇雄县在深圳、昆明、永康等地建立了37个流动党组织,成立了驻外党工委、劳务输出工作站。

“设立党工委、工作站的目的就是搭平台、强服务、促就业。”镇雄县人社局副局长尤正元说,这两个平台可对接企业的需求,建立企业信息台账,并获得相关部门支持,保障镇雄籍务工人员权益。

一些地方的贫困群众担心自己出去务工后,家里没人照看。为此,镇雄县建立完善了务工人员家人台账,在村里成立务工人员帮扶“突击队”,发展联络员,在家的老人孩子有需求可以直接联系他们;有些地方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安装可视电话,每周五让孩子与父母视频通话。

与此同时,镇雄还建立自己的劳动力品牌。“劳务输出品牌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劳务输出散小弱的状态,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翟玉龙说,镇雄县每年有50万的劳动力转移输出,逐渐形成了电焊工、社区保安、建筑支砌工“三大劳务输出品牌”。

培养新型“家乡宝”

镇雄发掘人口红利不仅靠输出,也靠引入。数十万在外打工的镇雄人,已经成为当地引资引智的巨大财富。镇雄县出台新政策,引导务工能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贫困家庭出身的高云2014年回到镇雄创业。他利用家乡的生态优势,种植生态板栗,并深入开展产品研发。公司一半工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主要负责管理板栗种植基地,月工资高的超过3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一年最少有2万元收入。高云说,凡是公司工人,都已实现脱贫。

陈少贵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山林地每年流转费近1万元,每月还有2200元工资。“自从公司入驻,生活就有了门路。”陈少贵说。

镇雄县河坝头石雕艺术有限公司也是就地取材,将本地的石头打磨成茶壶、石缸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直接带动6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贫困地区要充分挖掘比较优势,才能解决好贫困问题。”翟玉龙对半月谈记者说,镇雄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口多,劳动力多,只有结合“人”来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贫困户摆脱贫困。

今年,镇雄县将培训劳动力2万人次以上,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3.7万人次以上,实现务工工资收入120亿元以上。(半月谈记者 杨静)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