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做好战略主动预案

2020-06-09 09:45
来源:半月谈网

张茉楠

美国3月11日宣布,自3月13日午夜起暂停美国与英国以外的26个欧洲国家间人员往来。图为3月13日的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旅客在办理票务手续-王迎-摄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面对这场百年未有之大灾害,必须充分预估其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我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的时间窗口,争取战略主动,化危为机,加快新的全球布局。

全球陷入“封锁悖论”

为防止疫情升级,很多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发布旅行禁令,进行入境管控,甚至封锁边境。其结果是,要素流动与对外交往严重受限,生产和贸易活动处于放缓、半停滞或停滞状态,使此前已十分脆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全球遭遇供求双重冲击,中短期须防范滞胀风险。100年来,全球经济遭遇过3次大的冲击。除本次之外,分别为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大衰退。前两次危机对经济冲击主要集中在需求侧,但此次疫情供需两端同时受冲击,影响可能更为复杂持久。考虑到疫情导致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供给中断,全球主要央行大规模货币放水,中短期内供给冲击大于需求冲击,须防范滞胀风险,但长期需求严重萎缩更须防通缩风险。

2月下旬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大幅下挫,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全球资产遭遇抛售潮,市场流动性枯竭。面对全球经济受到的历史性冲击,全球多个国家央行密集救市,掀起全球降息潮,并重启大规模量化宽松,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出史无前例的数万亿美元财政资金来挽救经济。

全球经济循环模式或生变

目前来看,多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综合美联储和英国凯投宏观的预测可以发现,二季度美国和欧元区均将出现大幅经济萎缩。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程度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若疫情持续到年底甚至更长时间,经济损失恐难以估量。根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疫情可能导致全球大约2500万人失去工作。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与利益争夺激烈。全球协力应对危机的信任基础已今非昔比,一些国家在危机面前采取“以邻为壑”的策略,供需失衡局面更加凸显,保护主义更为猖獗,贸易摩擦有变相升级风险。

防范入境管制措施长期化、制度化风险。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边境管制措施和贸易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性措施势必阻碍进出口贸易及海外投资。要谨防有的国家针对疫情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置的入境限制和贸易壁垒转向长期化、制度化。同时,还要防止这种壁垒由贸易领域向科技等领域蔓延。

存在转向“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经济循环模式的可能性。疫情冲击正在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洗牌,西方国家加速供应链转移以及“国产替代”。疫情将加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趋势,可能转向“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模式。

做好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预案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对经济的外溢效应将是长期的和深刻的,必须以“底线思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衰退和经济全球化低潮,做好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预案。

把握疫情防控时间窗口,确立危机中的主动性优势。与海外相比,目前我国有两大优势:一是国内疫情防控初战告捷,赢得了时间窗口;二是我国拥有庞大消费市场、内部经济和生产结构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有条件逆势而上,充分发挥集中动员资源的体制优势和制造优势。在国内抗疫物资供应充足情况下,增加医用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出口,形成和巩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产业优势。

实施有效政策,给可能到来的大危机留足对冲空间。当前,全球宏观政策转向全面宽松,中国政策空间也已打开,但要进退有度,精准搭配,以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世界经济大衰退。

降低中间品进口关税,稳定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中间品贸易大国,降低中间品进口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意义重大。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知识密集型产品,以及汽车、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我国中间品贸易大户。在此背景下,建议降低中间品关税,考虑在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范围内适当提升中间品零关税商品比重,以进口带出口、吸引外资流入、增强产业竞争力,稳固并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同时,应加大供应链基础设施投资,提高抗风险能力。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抓紧充实战略物资储备库。疫情之下,由于我国较好地把握了控制疫情的时间窗口,人民币资产正成为全球新的“避风港”。我国应借此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与疫情较严重的主要贸易伙伴间的双边互换规模,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普及使用,推动人民币投融资成为跨境人民币收支主体。同时,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大衰退与战略物资短缺等极端情形,应抓紧充实石油、矿产、农产品、医疗物资、基础原材料等各类战略资源储备,以及关键技术的跨国并购。(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