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出租车行业深水区改革别“熄火”

2018-09-18 08:57
来源:瞭望

针对近期顺风车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公共安全、运营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专项检查。根据部署,9月5日至9日,联合检查组进驻滴滴公司。此外,检查组将陆续进驻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用车、美团出行、嘀嗒出行、高德等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安全专项检查。

顺风车无限期停止,一些不合规网约车为躲避监管暂时退出,加上滴滴出行暂停深夜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一周进行安全大整治,在一些城市,打车难又成为近期百姓吐槽热点。但在笔者看来,此时的打车难不同于几年前的打车难,是出租车改革进入深水区过程中,新业态与监管、市场磨合导致的新矛盾,解决之道不是“停车熄火”,而是要继续“踩稳油门”深化改革、破浪前行。

回顾近几年出租车改革艰难推进的过程,网约车功不可没。传统出租车封闭业态导致的巨大供需缺口,被网约车业态的蓬勃发展填补了一大部分,有效缓解了打车难。

随着出租车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网约车新政策落地,各地出行领域的顽疾在市场、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下,痛感有所降低,改革进入一个看似相对平静的阶段。然而,不管是新锐网约车,还是传统出租车,改革都尚未真正成功,行业隐患和市场供需矛盾只是暂时被新业态增速和资本泡沫掩盖,遇到滴滴事件这样的导火索,矛盾爆发是必然的。

从出租车改革实施效果看,虽然顶层设计方案出台时赢得不少叫好声,但各地落实起来还是有“掉链子”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方向,包括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深化巡游车改革,通过改革经营模式、降低过高承包费和抵押金等,降低驾驶员负担,鼓励巡游出租汽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规范网约车发展,明确网约车合法地位、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等。但实际上,有的地方缺乏有魄力的落实举措。在这种背景下,出租车行业的顽疾并未根除,高峰时段、恶劣天气叫车难仍然存在,夜间躲活、挑活仍不能避免。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大刀阔斧深化出租车改革,受到各界好评。例如,目前广州正在试点出租车取消“份子钱”,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合理分配”的新型司企收入分配机制,还在试图通过立法约束巡游出租汽车,将来可能依法依规建立租车企业退出机制。这些实打实的深化出租车改革的举措,都可以激发出租车行业被垄断体制束缚的活力,激活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干劲,会更有效、更长远地化解打车难。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深化重点、难点领域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顶层设计出台后,有关部门还要大力抓督查、抓落实,不能让好的改革初衷被懈怠的落实架空。

对于网约车这个曾经打破垄断业态的初生牛犊,改革同样不能停歇。各方都应明白,该面对的早晚都要面对,躲不过去,也拖不过去。例如,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网约车的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各种不合规的安全隐患迟迟没有亮出黄牌、红牌。再如,监管部门缺乏突破数据垄断的能力,明明知道大量不合规车非法运营却缺乏执法手段。对顺风车,顶层设计的鼓励和约束如何落实到位,避免顺风车成为规模最大的“灰车”群体;对网约车行业,如何避免资本主导下一家独大破坏行业生态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探索、稳步破冰。

笔者注意到,本轮针对网约车、顺风车的监管,安全是核心诉求。相关通知要求平台要限制顺风车接单数量,防止以合乘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经营服务;要加强乘客信息保护,关闭顺风车平台社交功能,屏蔽乘客信息,防止泄露个人隐私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暂时的供需不匹配,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有力的保障手段,不能让大城市出现的打车难苗头继续恶化。

网约车会在整改中消失么?笔者认为不会,因为改革绝不会开倒车。改革开放初期,街头的出租车少得可怜,那是由当时人们打不起车的消费水平决定的;随后的40年,我们在为大城市出租车不够多而头疼,这是由现在的升级消费水平决定的。两种“头疼”不可同日而语。说到底,改革不能停,改革带来的阵痛,只能在继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文/南辰)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