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思想>正文

以新思维应对贸易保护新态势

2018-06-05 09:36
来源:半月谈网

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遭遇全球“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已从传统初加工产品、劳动密集型行业蔓延至深加工产品、技术密集行业;调查发起方也由大企业、行业工会上升到政府层面;手段向影响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知识产权等技术性壁垒集中,面对如此贸易保护新态势,中国宜转换思维运用多手段做好多方面应对。

多维打击,贸易摩擦层级和方式多样化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继续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产品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7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美国立案22起,金额45亿美元,是对我产品立案数量最多、涉案金额最高的国家;其次是印度,立案16起,金额29亿美元。从行业来看,轻工产品、钢铁产品为立案数量最多的行业,机电产品是涉案金额最高的行业。

据统计,2017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中,反倾销55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7起;涉案金额总计110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案件数量和金额下降了37%和23%,下降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另一方面由于上年基数较高。目前,中国仍是全球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贸易摩擦面临新形势。

一是贸易摩擦由初级加工品向深度加工品转变、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友骏表示,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行业已经从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的纺织、农产品、钢铁等初级加工品蔓延到电子、金融甚至服务贸易行业领域,贸易摩擦已经升级至深层次。

二是指控发起主体由企业、工会转向政府部门、国家层面。以往大企业、工会游说政府发起“双反”调查、以保护本土行业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行惩罚性征税的贸易摩擦,正在升级为从国家安全角度对某些进口商品频繁提出指控。例如,外国投资委员会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在美投资贸易的“拦路虎”,许多兼并收购计划均因美国国家安全审查而被迫流产。

三是贸易摩擦手段日益多样化,集中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多维打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说,当前贸易壁垒中,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技术性指标体系集中,特别是绿色壁垒作为针对我国机电产品贸易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被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因受到《臭氧层保护公约》的限制,中国每年约有11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在美国、欧洲等地被限制生产和销售。

转换思维,以开放心态和多手段应对

应对贸易摩擦,不少专家建议,需要在外交沟通、法律法规、节能环保、知识产权、对外开放等多领域做好充足的应对之策,以避免贸易摩擦全面升级后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本可避免的损失。

首先,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调查和诉讼,并合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展开反制和反诉讼。沈丁立等认为,应诉是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反垄断等贸易保护的关键,要充分准备、保留证据,加强政府间外交往来和沟通协商。遇到不合理诉讼,要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排除对相关国家出台报复性措施,同时继续协商谈判,争取最大的利益。

其次,修炼内功加快转型,拓展市场分散风险。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等建议,企业要完善法律意识、建立环保标准体系,面对知识产权等壁垒,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美申请专利,促进国内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外,积极推进区域性贸易协议,开拓其他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贸易。

第三,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平衡。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等建议,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下调进口关税,以税制改革促进消费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可以增加从美国的进口,特别是农产品、生物科技产品、交通运输设备、IT产品和知识产权产品,以降低双边贸易失衡。同时,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清算、医疗、知识产权服务和旅游市场。

第四,营造良好品牌形象和舆论环境。中国企业在美国遇到深层次的贸易壁垒,一定程度上来自美国政客对中国的偏见,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仅来源于当地智库、媒体等。对此,我国企业需要提高对美国相关法律和政治生态的认识理解,处理与当地媒体和政府的关系,以美国人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发声,缓解偏见。(半月谈记者 王原 有之炘)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