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看不见水草,捕不来鱼 “华北明珠”生态退化,引水的错?

2020-01-10 09:41
来源:半月谈网

2018年9月28日,鸟类在衡水湖面上嬉戏飞翔 朱旭东 摄

半月谈记者 王民 刘桃熊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与雄安新区白洋淀并称为“华北地区的两颗明珠”。半月谈记者在衡水湖采访了解到,2019年衡水湖中鱼类和水草比往年大量减少,开渔没几天就基本无鱼可捕,出现生态退化迹象。

看不见水草,捕不来鱼

2019年9月6日,经过9个月的禁渔期,衡水湖正式开渔。可是,当地渔民只在6日当天捕了一些鱼,从那以后,基本就无鱼可捕了。

在前韩村附近的鱼市上,一名60多岁的卖鱼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从小就捕鱼,60年来第一次遇到鱼这么少。

另一名卖鱼的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往年的9月份,湖里的大雁、野鸭子特别多,捕鱼的时候小燕鸥就落在人身上,必须戴着帽子,不然会被鸟啄。他指着远处的衡水湖说,以前湖里全是芦苇荡,看不到水面,现在一眼望去全是水面,看不到芦苇荡了,只在岸边还有芦苇。

在三面环水的顺民庄村,半月谈记者遇到一名女性村民。据她介绍,2017年春天湖里还有水草,后来就逐渐没了。最近两三年,衡水湖的鸟也少了。过去捕鱼时,芦苇丛里鸟窝很多,随便找一处就有十来个鸟窝,窝里鸟蛋也不少。到了2017年冬天,她亲眼看到成群的鸟在湖里吃不饱,飞到公路上找吃的,不少被车辆碾死了,这种现象以前没出现过。

这名妇女还反映,有关单位2017年在衡水湖撒药,听说可以净化水,她猜测水草大量减少可能与撒药有关。2019年8月,有关单位又在部分水域种水草,可是刚种上就被鱼吃了。

衡水湖生态出现退化,另一则消息又雪上加霜。邢台钢铁公司及与之配套的河北建滔邢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焦化和甲醇项目,将搬迁至邢台东北角的某县经济开发区。这里位于衡水湖西南上风向,距离衡水湖中心只有22公里,排放的废气和热岛效应将不可避免地对衡水湖湿地空气和迁徙鸟类造成影响。

生态退化原因复杂

是什么原因导致衡水湖水草、鱼类和鸟类的减少?半月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长期关注衡水湖湿地生态的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

武大勇说,从他们每月采集的数据看,大型的鱼确实不多,可能与水草减少有关。以前,衡水湖的水草很多,2017年衡水举办河北园博会,在衡水湖附近修建园博园,衡水湖阶段性引水导致沉水植物死亡,从而导致鱼类减少,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很复杂。

关于渔民反映的撒药问题,武大勇认为,撒的药可能是生物制剂,在国考断面附近水域撒药可以改善水质,降低一些污染物参数以达标,应该不会影响水草。

据介绍,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属于引水输入性湖泊。1994年实施引黄入冀工程20多年来,衡水湖共引黄入湖补水约13亿立方米,此外还“引卫入湖”及从岳城水库调水约4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引水6000万至9000万立方米。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李宏凯说,衡水湖的水只进不出,实际成了死水湖,污染物不断累积,总量不大,但是浓度大,对水草有影响。此外,水草生长状况还与水位高低有关。由于衡水湖引水要看上游水资源情况,很多时候是被动的,形成反季节引水。一般在冬季高位蓄水,造成水面突然抬高,水温低,能见度差,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水位忽高忽低不利于水草存活。

李宏凯介绍,有些年份衡水湖引水的水质也有问题。2017年引用了漳卫运河水,水质不好。随着黄河水的引入,也引来新物种大银鱼,它属于凶猛鱼类,专门吃鱼卵和小鱼、小虾。此外,衡水湖经常有人放生巴西龟、鳄龟等外来物种,破坏了食物链平衡。衡水湖引黄河水前,当地蒲草并不多,只占10%多一些,现在,蒲草和芦苇的比例各占一半,两个物种发生竞争,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李宏凯认为,衡水湖的生态应该坚持自然恢复为主,适当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工干预,避免过度干预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每年的调水也是一种干扰,不调水又不行,但引水不能饥不择食,必须保证稳定干净的水源。此外,要科学增殖放流,加强放生管理,观赏荷花也要控制在合理区域。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