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青海致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共建世界生态文明

2019-11-29 14:15
来源:新华社

青海湖鸟岛海西皮山。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新华社西宁11月28日电(记者吕雪莉、李琳海)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蓝厅,以“新时代的中国:大美青海 从三江源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举行。

青海,这块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正以绿色生态拥抱世界。

有着“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等美誉的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是北半球气候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

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

青海的生态资源总价值18.39万亿元,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7300亿元……

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42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每年向下游输送约6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

青海湖畔美景。新华社记者李琳海摄

“美丽江源是我们献给世界的礼物。”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甘学斌说,如今的黄河源,湿地面积扩大了,湖泊数量增加了,千湖景观再现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无比壮美的生态画卷。

三江源是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2017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正式挂牌成立。

甘学斌成为园区生态保护变迁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亲历者。从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凭着对生态保护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保护黄河源而坚守。

通过科学合理设置生态公益岗位,统筹自然资源管理与国土空间管制“两个统一行使”,落实“一户一岗”政策,三江源构建起“六位一体”生态管护模式,形成“点成线、网成面”的科学管理体系。

青海政府关心、保护“地球第三极”的自然生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应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挑战,共同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湖泊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腹地的玛可河林区始建于1965年,这里平均海拔3600米,林区总面积152.7万亩。

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湖泊。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玛可河林业局局长薛长福说,玛可河林区为全国136家重点县级森工企业之一,当年生产商品材总量达70余万立方米,为青海当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积极贡献。

老一辈伐木工清晰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林区每年采伐量超过1万立方米,很多木材出售到青海省会西宁和四川等地。

1998年该林区停止采伐,在全省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十三五”以来,玛可河林区森林蓄积量由410万立方米提高到483万立方米,林区森林覆盖率由森工生产时期的52.6%增加到69.58%。

如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5%。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中国首个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单元和人类社会管理单元的协同、自然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贡献。”青海省省长刘宁说。

目前,青海已同182个国家和地区结成贸易伙伴,与17个国家建立了20对国际友城关系,中欧班列开发了3条线路,开通了台北、香港、曼谷、东京、吉隆坡等7个城市的地区和国际航线,青海品牌产品不断走出国门。

“青海,期待与世界共同创造美好明天。”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说:“站在高原我们看得更远,走向世界青海从未止步。”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