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一座岛,一群人,一个梦

2023-02-06 10:31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戴 威 何曦悦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一座三面环水的半岛,人们习惯叫它“科学岛”。

十年来,已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刘青松,身边逐渐聚集起一支70多人的拥有多学科基础的抗肿瘤药物学研究团队。依托岛上的大科学装置集群,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针对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重点领域和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展开科技攻关,为“抗癌梦”奋力奔跑。

刘青松团队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细胞试验操作 

一座岛

2013年,一个电话改变了刘青松的人生轨迹。

当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淋巴瘤的学术论文。不久,他接到一个电话。“我们看到您发了一篇文章,是不是治白血病的?我家女儿才10岁,得了白血病……”这是一位陌生人的呼救,电话里透出的焦急,让刘青松不免有些难过,同是一位父亲的他很能理解对方的感受。遗憾的是,那篇论文并不是针对白血病。他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刘青松: 挂上电话,我沉思了许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临床需求?渐渐地,我找到了答案。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发表几篇论文,还要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很快,我便开始带领团队集中力量攻关,目标就是研发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经过4年时间,我们团队研发出针对急性白血病的创新药物,并申报临床试验,次年获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该药物于2020年完成了临床I期试验,2021年进入到临床II期试验阶段。

刘青松在岛上创业的动力,也来源于一个人的一番话。2010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青松参观了岛上的强磁场科学中心。

刘青松: 在这里,我遇见了时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负责人匡光力。他告诉我,岛上有化学、材料、物理等很多交叉学科的科研团队和科学装置,但生命科学研究刚刚起步,急需医药研究方面的人才,包括稳态强磁场在内的各类科学装置,能为生物医药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这番话让我下定决心,要在岛上干出一番事业。

十多年前,“科学岛”上的生物医药基础较弱,选择在这里创业相当于从零开始。“科学岛”的领导都很支持生物医药这项“从无到有”的工程,实验用房紧缺,就把行政楼一楼清空,就连仓库也被改造成实验室。

一群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青松觉得,自己从来不是孤胆英雄。现在,刘青松的研究团队涵盖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等多个研究方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刘青松根据团队中年轻党员占大多数的特点,通过每周一次的学习会,加强党建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支不畏困难、协作攻坚的青年团队。

刘青松: 负责急性白血病药物合成的科研人员李希祥,在通风橱前站着做实验,一站就是一天,经年累月,地板上甚至磨出了两个清晰的脚印。

在刚接到一项构建细胞模型的任务时,团队成员王文超信心满满。为了向队友们表决心,他立下誓言:不把模型做出来就不刮胡子。没想到细胞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于是,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一直“蓄须明志”,直到模型完成,实验室的同事们才又见到了熟悉的王文超。

副研究员邹凤鸣的孩子还不到5岁。她几乎把陪孩子的时间都用在陪大小鼠上。她的工作就是要观察小鼠或者大鼠在吃了新药之后,有什么不良的反应,观察它们的特性,看看有没有体重下降、腹泻等方面的毒副作用。这些住在鼠笼里的小动物们的一举一动、饮食健康,都是邹凤鸣时时挂念的。每个药物项目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需要持续监测大小鼠的状态,有时几个项目重叠进行,便没有节假日可言。算起来,邹凤鸣已经有8个春节是与大小鼠共度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指向科技报国这一使命。

一个梦

近期,刘青松团队在同一天收获了两个好消息:团队自主研发的两项1类新药TR115和TR64,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开展针对非霍奇金性淋巴瘤和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

几天之后,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团队今年申报的第三个1类新药TR128也获批同意开展晚期恶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这些看上去略显复杂而陌生的名称,牵动着无数患者的期盼与希望。

刘青松: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一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06万,病亡人数约241万。近年来癌症5年生存率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最新获批进行临床试验的3项新药,瞄准了国内高发的多种癌症。其中,TR64在肝癌、乳腺癌、胃肠间质瘤等多种恶性实体瘤模型上展示出了强烈的抑瘤作用,TR115可显著抑制相关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安全窗口,TR128则针对目前恶性程度更高的胰腺癌等实体瘤显示出强烈的抑瘤效果。

目前有不少癌症病种,全球都还没有药效很好的靶向药物,例如胰腺癌、三阴性乳腺癌、T细胞淋巴瘤等。征服科研高峰的使命召唤,患者们对康复的渴望与向往,让我们这支队伍丝毫不敢停下科研攻关的脚步。

为了实现对癌症更精准的诊疗,刘青松团队还将目光瞄准了“肿瘤精准用药技术”。通俗来说,就是从病人体内取出部分肿瘤组织,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然后针对这些肿瘤细胞试用各种临床已有的药物,评估筛选出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案。

刘青松: 在人体内,我们不想让肿瘤细胞长,它却一直在疯长;在体外培养时,我们想让它长,它反而不长了。听起来简单的方案,却面临着关键技术难点,团队用数年努力终于攻克。

目前,这一技术体系已经转移给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临床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和临床示范,为数千例病人提供了精准用药的服务,相对于传统疗法,提升了药物响应率等指标,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未来癌症能变成可控慢性病。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