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致敬!他的名字曾是中国最高机密

2021-05-27 11:21
来源:人民政协网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对话发生的时间是1956年。问话者是到苏联访问的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结束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回国的彭士禄。

当时,美国和苏联原子弹与氢弹已问世,苏联也有了核电站,而中国的核技术基础几乎为零。周恩来总理欲选择一批优秀的留学生转学核专业,为中国今后的核发展储备人才。彭士禄就是被选中的人员之一。

自此次对话之后,彭士禄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开启了在莫斯科动力学院为期两年的学习。从那时起,彭士禄便与中国核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从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从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到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尽管拥有“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等诸多响当当的头衔,彭士禄却说自己从事的工作都是垦荒,且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他更愿意称自己是“一头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他的名字曾是中国最高机密”

1988年9月27号,我国核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彭士禄的名字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在此之前,他曾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我国的最高机密。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彭士禄事迹宣讲团成员刘晨曦告诉记者,彭士禄院士的童年,是在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艰苦环境中度过的。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其父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3岁时,彭士禄的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一年后,彭湃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杀害,年仅33岁。

“4岁成为孤儿,8岁被捕入狱。那时彭士禄成了敌人在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刘晨曦介绍,双亲牺牲后,敌人开始到处搜捕小彭士禄,为将彭湃家斩草除根。当地老百姓自发担负起保护彭士禄的任务。“小彭士禄也不记得自己住过多少户人家,改过多少次名字,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但他在8岁时仍不幸被捕入狱,关在汕头石炮台监狱。”

直到1936年,彭士禄祖母周凤费尽周折找到他之前,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经历了非常坎坷的童年,彭士禄超乎想象的懂事和努力。194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彭士禄曾说:“我在延安受到的革命教育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财富。”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机会,被派往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学习。直至1956年,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对话。

核潜艇被认为是保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苏联对核潜艇技术更是守口如瓶。1959年10月,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核潜艇的技术太复杂,你们搞不了,花钱也太多,你们不要搞。”“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起来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学成回国后的彭士禄出任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许下这句承诺。但那时的中国对核潜艇的了解只有5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来的儿童玩具模型。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甚至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隐蔽角落、荒草遍野、蛇虫出没……1965年,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聚集起了一支“八千会战大军”的队伍。表面上,他们是“搞水电”的神秘人。实际上,这些建设者中间藏着包括彭士禄在内的中国最顶尖的核专家。而他们所在的909基地,要完成的是一项当时最高机密的工程——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白马庙,铁匠街,青衣江畔干打垒,大旗山下攻坚忙。喝泥水,啃干粮,荣辱与共几代人。”背井离乡,隐姓埋名,靠着精神寄托经过5年艰苦奋战,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在1970年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

此后,彭士禄先后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而他,始终同核潜艇的性格一样,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

“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在距离成都市1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记者来到了彭士禄和他的家人曾生活过的地方,寥寥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具足以讲述那段艰苦朴素的奋斗时期。

刘晨曦告诉记者,当时彭士禄是总工程师,又非常懂技术,所以人们遇到问题都喜欢请他定夺,每次彭士禄也都能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做决定。人们亲切地称彭士禄为“彭拍板”。

“彭拍板”名号从何而来?1969年模式堆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各种重要设备陆续进场安装,时间非常紧张。作为一回路的重要设备,密封主泵制造出来后却遇到了问题:因为外表面有个小小的瑕疵,军代表不让出厂。技术人员和主泵生产厂家急得团团转,就把彭士禄请去定夺。彭士禄到现场后,一面抚摸观察着主泵,一面询问身边的工程师和军代表。反对放行的一方认为,主泵属于高压水泵,工作时高温高压,技术参数一点也不能含糊。厂方表示有难度,已经发挥出了最高水平,即使再造一台,也未必能达到要求。

彭士禄果断指出问题所在,下令将主泵外壳的裂纹铲除,补焊、打磨,然后出厂。有人问:“谁签字出厂?”彭士禄毫不犹豫地拍板道:“我来签!出了问题我负责!”就这样,彭士禄把一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造出来的密封主泵救活了。

“有关拍板的故事还有很多。” 刘晨曦说彭士禄曾这样解释:“只要有七成把握,就可以拍板,其他三分风险再想办法避免。不可能事事都等到十分把握再干。如果作为总工程师都不敢担风险,那还要我这个老总干什么呢?”

“彭拍板”的果断,来源于他扎实的专业造诣,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过人的胆识。他“有担当,敢负责”的品质,不仅让核潜艇的研发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且为我国核潜艇研发人才提供了保护,让他们专心攻克潜艇难题。

大国重器,国之底气。当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时,彭士禄坚决反对。他说:“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苏联留学期间,彭士禄遇到了他一生的挚爱马淑英。彭士禄还为马淑英起了个美丽的俄文名字“玛莎”。彭士禄与玛莎在苏联相遇相爱整整五年,后来在1958年回国后在北京喜结连理。玛莎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放弃了自己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的身份,到祖国西南山沟里当一名化学技术员,见证了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诞生的全过程。

这里研发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发出了我国核能第一度电,见证了中国核动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信心和底气,1988年,我国核潜艇胜利完成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如今“华龙一号”的问世,使我国拥有了全球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

耄耋之年的彭士禄曾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很内向,不会说话,语文成绩不好。而玛莎的出现,改变了我孤僻的性格,使我变得乐观、开朗。我要感谢玛莎的出现,谢谢她对我一生的爱!”

在核动力装置试验中,彭士禄也跟着潜艇试航,做技术保驾。有些水下试验是非常危险的,每当临行前,他总是半开玩笑地对玛莎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但如果万一喂了王八,你可别哭啊!”

彭士禄开创了我国核动力事业的五个“第一”:

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196陆上模式堆;

第一艘核潜艇——401核潜艇;

第一座核电站的技术路线——秦山一期核电;

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

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

可谓我国核动力事业名副其实的“拓荒牛”。

今年3月22日,96岁的彭士禄永远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事业。生前,他留下三个愿望:不做临终抢救、后事简办、将他和爱人的骨灰一并撒入大海。

他和夫人马淑英的骨灰在渤海湾葫芦岛海域被撒入大海,那里是他多年工作过的地方,而他也像核潜艇一样深潜海底,永远守望着祖国的蓝色海洋。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付振强 袁世鼎 汪凯)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