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时代奋斗者丨虽然在田间,其实我很潮

2020-10-30 09:43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魏婧宇

恩格贝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经过30多年的生态修复,这里重现绿色生机。在这片新绿中,一个瘦小的身影穿梭了11年,为绿洲点缀上橙黄金红的丰收色彩。她就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80后女农艺师刘雪芹。她扎根偏远荒漠,放飞青春梦想,用自己的研究改变当地农业生态、造福周边农民。

刘雪芹在大棚里工作

我的“办公室”200亩

“这一片43个暖棚,还有那边的100亩农田,都是我的‘办公室’。”站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刘雪芹向身后一挥手,言语中满是自豪。

刘雪芹的“办公室”有200多亩大。她整日穿梭在试验田中进行引种试验、观察作物长势,“办公室”里写满她的研究成果。

2008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的刘雪芹来到天津一家农业技术公司工作,半年后,她随公司团队来到恩格贝开展合作项目。“当初以为就是来出趟差,没想到一待11年,再也不想离开了。”

初来恩格贝,眼前的荒漠经过多年治理,植被覆盖率已达到78%,要在这片荒漠绿洲上进行沙漠农业研究,首先要摸清楚“原住民”草的脾气。刘雪芹大学学的草业科学为开展工作作了储备。

刘雪芹想要尽快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成天和示范区的农户一起劳动,向他们请教当地的植物生长情况。她每天上午到暖棚观察作物长势,中午坐在暖棚旁扒拉两口饭,又转身钻进棚里工作。“刚来那年,每天只有馍馍和土豆白菜吃,没有吃过新鲜蔬菜。”她回忆道。

每年10月到来年4月,恩格贝进入漫长的冬季。示范区工作人员陆续搬到镇里办公室工作,只留下三五人值班,工作尤其辛苦。刘雪芹是唯一留下的女工作人员,11年来一直如此。

白茫茫的大地上,经常只见她用一排小小的脚印,串联起一个个暖棚。不管刮风下雪,刘雪芹每天都要到暖棚里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培育作物就像养孩子,一天都不能落下”。

2009年刘雪芹刚来时,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只有27个暖棚。经过悉心耕耘,现在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174亩,其中有43个暖棚、93亩冷棚,还有100亩室外耕地。

盐碱地产西瓜,颠覆传统农业

刘雪芹曾在朋友圈中写道:“农业是一个土得掉渣的职业,干这行的是最土的人,每天播下一粒籽,种下一棵苗,用汗水去培养、浇灌它们。看花、看果,每一天,每个季节都是最真实的收获。”她尝试用新的种植理念和种植技术经营“土得掉渣”的农业,让每一次的开花结果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

刘雪芹对传统农业的第一次颠覆,发生在对草的态度:“传统观念认为田间杂草是有害的,要消灭干净才好,其实草和农作物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刘雪芹的试验田中从不使用除草剂,每年只是人工割两三次草,附近农户质疑道:“这是在种粮食,还是在种草?”

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刘雪芹选择用实际行动回答。苦豆是恩格贝常见的一种植物,刘雪芹在做植物调查时发现,苦豆不像其他植物那样易生虫害、菌害。她将苦豆铺在种瓜的暖棚里,起到熏虫的作用,还将苦豆子泡水发酵后浇在地里,改善土壤微环境,使土壤更健康。刘雪芹说:“用农药能解决病虫害问题,但对土地、植物、空气有污染,我想用自然的方式解决自然的问题。”

刘雪芹令周边农户“大跌眼镜”的不只有将杂草变废为宝,还有在几代人难以耕种的盐碱地上种出了高产玉米。2016年,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开垦了100亩盐碱地。60多岁的农户田大爷说,他种了一辈子地,这样的地里绝对种不出庄稼。

刘雪芹笑呵呵地听完田大爷的评论,跟同事一起对盐碱地进行了精细划分、耕作,大部分土地先种玉米养地,剩下十几亩肥力好的地种瓜果。经过春耕、夏作,迎来秋收,终于产出了金黄的果实,玉米亩产高达1200斤。这一块新作物培育园也成为恩格贝开启露地高效生态农业的试验园田。

2017年,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盐碱地已得到彻底改良,20多个品种的瓜果相继丰收。示范区举行全旗现场观摩会,邀请全旗专家和周边农户前来参观。田大爷吃着香甜的西瓜,连连说“真是有奇迹”。农户对盐碱地改良有了新的认识,回去后都开始学习生态种植。田大爷还承包了十几座大棚,种起了瓜果。

刘雪芹从2009年来到恩格贝从事沙漠农业研究至今,已为当地引进植物品种近600种,其中试验示范成功的有300余种。她和同事们记录了大量一手资料,无偿指导周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

新农人的新奋斗

在成功试验示范引种的300余个品种中,刘雪芹觉得自己最像紫心火龙果——“虽然外表带刺,但开最美的花、结最甜的果”。

“我的性子直,认准一件事就不会放手。”刘雪芹说,女孩子从事农业,总有人说不体面,天天在田里晒,也不好找男朋友,但农业是最有幸福感的工作,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

2015年,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引种了第一批紫心火龙果。刘雪芹和同事将800株不到50厘米高的果苗小心翼翼种到田里,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它们。果苗每长高一截,刘雪芹就赞叹一遍。要开花了,她就坐在果苗间看着小花一点点绽放。2017年,紫心火龙果结出了第一个果。刘雪芹捧着果实逢人就夸。

每一次引种成功,刘雪芹都高兴得几天睡不好觉,这份喜悦她迫切地想与人分享,但是家人都远在山东,而因为工作忙碌,她还迟迟没有成家。“弟弟妹妹都结婚了,自己也想有个家。”刘雪芹希望未来的伴侣能理解自己,“这份工作是土,可有最美的内在,新农人用现代的经营方式重新建立人和土地的联系,这么讲我也很潮。”

刘雪芹带领过50多名农户在恩格贝示范区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如今很多农户成了种植技术能手。还有成百上千名周边农户向她学习现代种植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大大小小的绿洲里精耕细作。有公司曾出高价聘请刘雪芹加盟,但她说自己舍不得离开恩格贝。

深秋降临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工作人员们陆续搬回了旗里,刘雪芹一如既往选择坚守。今年,她在暖棚里试种了2亩鲜姜。恩格贝沙质土壤适合鲜姜生长,到春节就能陆续成熟。“过年时,炖肉、包饺子放点鲜姜,给生活增加点滋味。”这位扎根基层的姑娘让沙漠里的生活开出了不一样的花。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