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2 日,中国畜禽养殖行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300498.SZ)迎来了上市十周年。十年前深圳证券交易所钟声的清脆回响,仍在资本市场与农业产业的交汇处震荡,见证着温氏股份在中国传统农牧业与现代资本深度融合的十年征程。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温氏股份自 2015 年登陆深交所以来,坚守 “实业为基、资本为翼” 的发展理念,在大农业赛道深耕不辍,合计为百姓餐桌供应了4300万吨畜禽肉类食材产品,相当于每年为每位国人供应6.1斤肉,书写了一段关于梦想、成长、韧性、变革与突破的奋斗故事,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资本破冰:传统农业拥抱现代市场的蝶变
长期以来,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管理不规范、资本运作不成熟等发展瓶颈,温氏股份的上市之路,成为传统农业突破发展桎梏的生动实践。早在 2001 年,温氏便开启了上市探索,历经十余年的规范整改与战略布局,历经拆分改制、纳入非公监管、通过吸收合并议案等多方努力,最终解决了多项历史难题,完成了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上市公司的蜕变。
上市并非终点,而是规范发展的新起点。为适应资本市场要求,温氏对 30 多年的历史沿革进行 “地毯式” 梳理,从产权资质到环保安全,从同业竞争到社保公积金,全面完成规范整改。同时,持续优化 “三会一层” 治理架构,将重大事项决策从 “老板拍板” 转变为 “制度决策”,杜绝 “一言堂”,让企业管理迈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十年间,温氏股份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考核结果从上市初期的 B 级跃升至 A 级,连续 4 年获评新财富 “最佳上市公司”,保持十年零合规监管记录。对规范的执着追求,不仅让温氏股份赢得了市场信任,更让企业在董事长、总裁岗位数次交接中实现平稳过渡,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农业企业规范治理树立了标杆。
双轮驱动:穿越周期的实业韧性与资本智慧
2018 年非洲猪瘟突袭,叠加后续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养猪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 “超级猪周期”:顶峰时养一头猪能赚3000元,但到2021年猪价由36元/公斤暴跌至10元/公斤以下。叠加饲料涨价因素,养猪业陷入长达 21 个月的亏损期,温氏股份也遭遇上市后首年亏损,市值一度跌破千亿元。
面对危机,温氏凭借 “生产攻坚 + 资本助力” 的双轮驱动策略成功破局:生产端,聚焦非洲猪瘟防控构建生物安全 “铜墙铁壁”,提前半年停止新建种猪场,聚焦现有产能达产满产,保障现金流安全;资本端,精准把握融资时机,2020 年发行 6 亿美元境外美元债,2021 年成功发行 92.97 亿元可转债,创下当时国内民营企业单次融资纪录,为企业穿越周期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2021年3月,温氏股份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
资本市场不仅是融资平台,更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在股价大幅波动期间,温氏全年组织超百场投资者交流活动,坦诚解读长期投资价值,赢得投资者信任,成功推动市值重回千亿。同年,温氏股份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万余名员工,激发团队战斗力,形成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2021年,即便温氏股份处于亏损超百亿元的困境中,依然坚守对合作农户的承诺,保障其 75.1 亿元合理收益,用行动诠释 “命运共同体” 理念。这份担当让企业在行业低谷期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同年成为中国畜牧业首家 MSCI ESG 评级 BB 级企业,获得了全球资本市场的信任。
产业升维: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历周期洗礼,温氏股份更加坚定地推进 “内功修炼”,通过数智化转型、种业创新、绿色发展等举措,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而资本的持续投入则让这些战略布局落地生根。
数智化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 “加速器”。温氏先后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 AI 技术,重构养殖全流程,战略投资机器人企业,让养殖场变身 “智慧工厂”。如今,轨道视觉机器人巡检猪群健康、智能饲喂器精准下料、出苗点数机器人高效作业,一系列智能设备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推动养殖成本重回行业第一梯队。

种猪场智能轨道机器人正在对猪群进行巡检
种业作为农业的 “芯片”,是温氏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瘦肉型猪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 2 个国家级种猪新品种,打破国外育种技术垄断;拥有 57 个中华土鸡优质品种,9 个国家级审定新品种,入选国家肉鸡强优势种业阵型企业,成为国家生猪种业塔尖企业。资本的注入让种业研发持续加码,2023 年,温氏股份引入国资系基金增资 23 亿元入股子公司中芯种业,开启迈向世界一流育种企业的新征程。
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年间,温氏累计投入 66.4 亿元,构建 “养殖 — 环保 — 能源” 全链条循环经济生态,在畜禽粪便处理、沼液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4 年,通过种养循环、沼气利用、光伏发电等举措,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203.7 万吨,相当于 8165 万棵成年树木一年的碳吸收量。2025 年,温氏股份收购拟上市环保公司筠诚和瑞,进一步加码畜禽环保赛道,实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德康集团、湘佳股份、力源集团五家国鸡养殖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土鸡美食文化推广中心”
组织创新与外部合作为产业升级注入活力。2022年起,温氏股份持续推进二级董事会管控模式,在多个子公司实施创新创享机制,充分赋权基层,并针对市场变化对禽业组织进行扁平化改革,减少层级、提升效率,促进内部良性竞争。2024年以来,针对土鸡市场(黄羽肉鸡)市场被挤压的新情况,温氏股份积极联合同行企业,共同推广中华土鸡文化,提升土鸡整体市场份额,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责任担当:龙头企业引领乡村振兴新实践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温氏始终牢记 “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 的企业文化理念,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上市十年,温氏股份实现了从传统养殖企业到现代化农业集团的华丽转身,营业总收入从 482.4 亿元增至 1049.2 亿元,累计净利润 473.7 亿元,研发投入 48.1 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 4 项,专利 801 项,自主培育 12 个畜禽新品种,构建起涵盖养殖、育种、环保、数智化和饲料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圈。
温氏带动合作农户累计获得 866.6 亿元养殖收益,户均年收益从 11.1 万元增至 27.5 万元,增长 147.7%,让万千农户共享企业发展成果。通过 “公司 + 农户” 的合作模式,温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种苗供应、产品回收等全链条服务,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实现稳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带动力量。
温氏股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上市以来累计纳税 37.9 亿元,对外捐赠 7.3 亿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公益事业,荣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同时,连续十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在 ESG 实践中表现突出,多次荣获行业大奖。
此外,温氏股份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上市十年累计实施 15 次现金分红,总额超 300 亿元,分红率达 60.1%,即使在亏损年份仍坚持分红,用稳定的回报回馈股东信任,彰显了上市公司对于资本市场的责任与担当。
新程再启:迈向百年温氏的农业强国使命
温氏股份现任董事长温志芬坦言:“如何用实业支撑起这份市场信任和市值,如何利用好资本工具打造产业链生态圈,是我们必须答好的考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温氏股份明确 “中国肉蛋奶食材领航者” 定位,全力打造 “温氏食材” 新品牌,更加聚焦消费者需求。未来十年,企业将继续坚守大农业赛道,以实业为基、资本为翼,传承 “以老带新,薪火相传” 的发展机制,向着 “百年温氏” 愿景迈进,让跟着温氏的伙伴过上好日子,让中国农业更有底气。
这份跨越十年的发展答卷,不仅是温氏人的奋斗史诗,更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