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举办的2025赤水河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倾力打造的《以酒为媒襄盛举 文化交融塑未来——携手共筑全球酒业文化生态》智库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聚焦酒类品牌跨文化传播、适配年轻群体与海外市场需求、AI和数字化赋能酿造与营销等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全球酒业文化生态建设,对世界各酒类品牌文化内涵、特征、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梳理。

这份智库报告汇聚了全球酒业实践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白酒出海提出清晰的路径指引,更将助力全球酒业打破文化壁垒,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酒业文化生态。
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流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酒文化依托其历史、地理和酒类工艺特点,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播路径。例如,法国、阿根廷、意大利等著名葡萄酒产区,通过推广其深厚的品鉴文化,将品酒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全球消费者中建立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中国酒类品牌则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餐“出海”带动文化传播,逐步进入亚洲、欧洲、美洲等国际市场。
自2020年起,法曼尼国际酒业利用其品鉴中心及多种活动平台,在法国累计举办了200余场品鉴会,主要面向法国消费人群,专业群体。数据表明,参加者中约七成表现出愿意接受或喜欢中国白酒,说明国际消费者真正接触并理解白酒的香型与饮用方式后,多数会给出积极反馈。
2025年,“臻品之约·中国茅台 莱茵华章”文化交流活动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举办,德国法兰克福茅台体验馆同步开业。五粮液在海外开启了“中国签证+白酒文化”联动模式,将在海外50座城市的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构建五粮液品牌文化体验空间,让每一位即将赴华的外国人能在“第一触点”感受到酒背后的代表文化。
报告指出,建立品牌文化与消费者价值观的连接是促进品牌认同的关键。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酒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而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感。
推进跨界合作的品牌共鸣
报告显示,从全球酒业的创新发展看,跨界合作触达年轻市场已成为主流趋势。特别是与艺术界、音乐界、时尚界的跨界合作,更成为国际酒类品牌与年轻消费者建立链接的有效途径。
格兰菲迪2025年携手法国著名涂鸦艺术家安德列·萨拉华,推出了璀璨珍藏系列迄今为止最高年份酒款“格兰菲迪31年”。此外,尊尼获加黑牌与《鱿鱼游戏(第2季)》合作,推出了限量版。
在海外高端酒类品牌不断跨界、发力年轻市场的背景下,中国国内酒类品牌的跨界尝试也正逐渐多元化。
2025年,贵州习酒知交酒延续与歌手刀郎的深度合作,独家全程总冠名刀郎演唱会;中国黄酒企业古越龙山与华润啤酒共同研发推出“黄酒+啤酒”跨界联名产品。
对于跨界产品,年轻消费群体往往既希望保留传统酒类的独特品质,又要求符合现代消费的性价比逻辑。2025中秋之际,茅台推出中秋团圆季·德化白瓷茶具套组礼盒,为文创市场带来“可品鉴、可收藏、可传世”的全新选择。
除了跨界联名,酒企还通过融合地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茅台推出“黄小西吃晚饭”系列产品,融合地域和茅台酒文化,推动“酒旅融合”,拓展消费场景,传播酒文化。
报告认为,全球酒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年轻一代消费者已逐渐成为酒类消费的新兴力量。针对中国年轻消费群体,帝亚吉欧集团针对旗下各个威士忌品牌推出专属原创威士忌神兽宇宙IP,还联合天猫推出了威士忌神兽宇宙系列数字藏品。与此同时,结合中国年轻群体中的“航天热”,帝亚吉欧旗下尊尼获加携手航天文创(CASCI)推出了寰宇远行特别版。
值得关注的是,茅台、五粮液等中国白酒品牌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传播渠道开展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营销活动,触达广大年轻消费者,已成为酒企的普遍选择。
探索数智时代的创新转化
报告显示,AI在酒类酿造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早。瑞典的威士忌品牌Mackmyra Whiskey与微软以及Fourkind合作,运用AI分析历史配方和消费者数据,推出了世界首款由AI开发的威士忌。帝亚吉欧则将AI应用于酒瓶定制领域,提升了旗下产品的个性化风格。
此外,奥地利的葡萄酒酒庄Muster采用AI来辅助葡萄分拣;日本的清酒酒厂“久保田”用AI分析用户口味;波兰的朗姆酒品牌Dictador更是大胆创新,直接聘请AI机器人“米卡”担任CEO,探索更智能化的决策方式。
茅台、洋河、泸州老窖等中国白酒品牌,也在全面深化传统酿造工法的数智化探索,借助AI、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成功实施了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方面的跨越,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