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升级,培育壮大数字产业生态。在此政策导向下,各地制造业企业积极投身数字化变革浪潮,以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模式重构激活产业潜能,即将于9月5日至8日在沈阳举行的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正是集中展现我国工业数字化创新成果、搭建全球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日前,记者前往辽宁省多地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大会智能工厂 “探厂”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 “探厂” 及对话企业相关负责人,全景展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创新路径。
在制造行业加速迈向工业4.0的今天,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数字化建设正是这一浪潮下的生动实践。
图为生产车间现场
进入生产车间,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高达数米、体型庞大的互感器和套管,这些都是变压器的重要组件。变压器作为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为电网、电站、工业企业等生产各类型的变压器产品。尽管这些组件外形庞大,但其生产过程却依赖于各类参数的精确调控。如今,智能化系统已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把控。
作为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专注变压器业务的子公司之一——沈阳和新套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赵强向记者介绍,批量产品在芯体干燥过程中,已实现系统按照工艺参数自动运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输入可能带来的质量隐患。系统可以查看炉内干燥的产品明细,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温度、真空度、干燥时长这些关键参数的自动采集,所有采集的数据能够同步上传至MOM系统进行存档,替代以前人工记录时存在的及时性、准确性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为干燥注油区域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自动化产线上,记者实地探访了一系列核心生产环节:从无人化电容包精准组装,到机械化电容分压器高效装配,再到全自动干燥注油的精密操作,全程无人工干预的智能化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主营互感器生产业务的子公司——沈变康嘉互感器公司总经理周国斌介绍,产线各关键环节均实现全程实时监控与数据可追溯,配合全自动半成品立库,以及贯穿生产全流程的MOM系统,构建起一套从原材料到工位到半成品再到试验的全链路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件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清晰可控、有据可查。
如今这些数字化、智能化把控下的生产线离不开特变电工沈变公司近年来的数字化建设实践。传统制造业方面,公司采用战略支撑的方式来进行数字化升级,通过自动化设备、传感器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实现企业自身经营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制造服务业方面则采用战略重塑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APP等为客户提供运行、维护、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服务并反哺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和质量。特变电工沈变公司由此完成了从 “业务数字化” 到 “数字即业务” 的两阶段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供应链协同效率的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数字化生态,增强市场竞争力。
2024 年底,特变电工沈变公司制定并发布了 “844 数字化转型战略”,着力打造 “8 大业务平台、4 大智能平台、4 个数字底座”,迭代式建立符合产业的智能体,全方位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与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建体系、强组织、少人化、筑基座、搭平台、创应用”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数字化建设。在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我国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贡献力量,也为更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与经验,在工业互联网浪潮中稳健前行,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