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1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举行。这场以“品牌,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企业、各级政府、研究机构、中外媒体及行业协会的4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品牌发展。大会期间,半月谈推出全新专访栏目《与品牌对话与科技同行》,聚焦政企数智化转型,深度对话行业领军者。
当前,全球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中,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能。如何让历史“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成为城市文化更新的重要课题。今年“五一”期间,在上海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古宅里上演的沉浸式音乐剧《小城之春》,正是这一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文旅演艺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带着对这部作品的好奇,我们与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加拿大鼎盛国际控股集团总裁、中国旅游演艺联盟执行主席梅洪展开对话,深入挖掘《小城之春》背后的创新逻辑。
《小城之春》是一部以1948年同名经典电影为蓝本改编的沉浸式音乐剧,创造性地将600年历史的集贤坊・知府楼化作演出场地。区别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观众不再是坐在台下的旁观者,而能穿梭于实景院落,与剧中角色同行于百年老墙、青石板路。幕后制作团队通过定向声场与空间声效设计,让对话随演员位置动态变化,增强了空间叙事的沉浸效果;通过AR技术在古宅墙面叠加虚拟影像,实现了“虚实交织”的探索式观演……这些轻量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既避免了对古建本体的损伤,又让历史建筑成为剧情推进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建筑即舞台”的空间叙事效果,让观众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的多重沉浸,完成对历史场景的“穿越式体验”。
《小城之春》精准呼应了上海松江区“文博之府”建设中“建筑可阅读、可戏剧”的核心理念,实现了“文旅故事化数字化”的战略目标。首轮10场演出吸引跨代际观众,场场爆满的票房成绩与景区引流效应,证明了实景演艺活化历史建筑的商业可行性。这种“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传承”的文旅演艺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全国文化遗产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小城之春》的创新实践中,我们得以窥见:真正的文旅演艺融合发展,从来不是对历史建筑的强势改造,而是以尊重为前提对历史建筑情感价值的深度挖掘。“演艺+文旅+科技”的文旅演艺融合发展新路径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为文旅行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