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岭南,万绿千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跟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广东联通不断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奏响乡村振兴新“粤”章。
全力以赴开展驻镇帮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田”
扎实做好“帮扶文章”,三年来在定点帮扶永和镇投入各类资金超1200万元,联合组团单位助力打造“绿色永和、红色永和、美丽永和、数字永和”。做强“特色”文章,壮大富民兴村产业。建设多个粮食种植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实现大棚种植水肥智能化、农场管理数字化,获“广东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镇”;打造永和特色“光伏小镇”,每年预计为财政创造税收约650万元;以农业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助力擦亮特色农业品牌,廉峰村、蓝排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丝苗米、金柚专业村。做活“美丽”文章,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建设仁里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兴宁故里”特色品牌,盘活张瑾瑜故居、国际宇航科学院“两弹一星”何质彬院士祖居地等文化资源,建设永和镇文化服务中心、墨林藻海等,以文化振兴助力产业发展。做优“治理”文章,建设基层治理典范。打造镇级数字乡村指挥平台“数字永和”,涵盖乡村卫士、舆情感知、智慧消防、全科网格等核心功能和数据治理等镇级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助力永和镇重大事故零发生,获“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科技创新奖。
永和镇之外,广东联通还立足59个定点帮扶点,矢志助力“组织、人才、产业、生态、文化”五大振兴,近三年累计投入帮扶干部73名、无偿帮扶资金超1600万元,在数字农业、乡村治理等方面形成27个解决方案。创新推出农村通信合作社模式,全省签约总量近1700个、入社社员15万人,助力村集体增收超1300万元。2023年度“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和“组团纵向帮扶支持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考核均获优秀,帮扶的梅州沙坪村等8个村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交出亮眼成绩单。
创新文旅消费帮扶模式,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广东联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和国企组织优势,聚焦典型县镇村、加快实现乡村文旅产业增值收益。助力“智慧旅游”破译“流量密码”,开发旅游小程序,以景区景点介绍、VR游记分享、在线慢直播等推动实现“智慧旅游”,带动江门、汕头等多个县镇村旅游业发展。创新六大举措燃动“文旅消费”,组织劳模、女职工疗休养活动走进大美乡村,将党务干部、青马工程等重点培训项目落地帮扶点,通过主题参观带动红色文旅发展,将篮球、游泳、健步行等丰富赛事扎根“田野”,大力消费帮扶采买农产品助力乡村增收,鼓励全省约2万名员工休闲旅游助力乡村特色文旅。
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
近三年在农村地区累计投资数十亿元,累计建设5G中频及900M网络基站超2万个,使5500个自然村移动网络覆盖从无至有,2100个行政村信号质量从差到好,700个行政村实现固网覆盖,基本实现全省2万个行政村无线网络100%覆盖、乡镇及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面向数字低空应用场景,还建成了覆盖珠三角地区的卫星地面基准站系统,部署推出5G+北斗高精度定位平台服务,覆盖超9100多平方公里空域、服务无人机库300余个。积极服务“海洋强省”战略,搭建了全国首个5G海洋专网,在沿海区域建成基站超千座,解决4个海洋牧场、10台海上风机、近400个有人居住岛屿和4千余公里海岸线的近海覆盖。
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
积极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承建广东数字农业(阳西)示范县等数字农业产业园43个,以数字化优势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5G+岸基一体化尾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江门等地市鱼塘面积超3万亩,获“全国数字渔业典型案例”;打造生产托管数字化服务,承建省供销社“数字云平台建设”“三位一体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等,助力供销板块“联农扩面、服务提质、运行增效”;海洋牧场、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养老,处处可见联通身影。广东联通还全力支撑省“百千万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让“百千万工程”落地有“质”更有“智”。
南粤大地涌新潮。“百千万工程”是牵动全局、惠及长远、根深叶茂的“头号工程”,更是广东联通践行央企责任、发挥数字优势的“发力区”“主战场”。下一步,广东联通将继续扛起央企担当,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强化定点帮扶实效,扎实助力省委“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