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西北边陲的武威伊利工厂里,阳光与热情交织,繁忙的生产线日夜不息,高效运转。在工厂的心脏地带,有个特别的“英雄”——“O351”热水罐,它像一座温暖的小山,装满了100吨热水,为牛奶的预热和加工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白天,这些热水是工厂的得力助手,但每当夜幕降临,生产线缓慢运作时,“O351”的热能无处施展,只能化作白雾消散在空中,让人心疼不已。
这一幕,让工厂的能源守护者楚生盛工程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每一份能源都是宝贵的,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O351”找个新“工作”,让它的热能继续发光发热。
楚生盛开始了一场“热能大拯救”行动。他仔细研究了“O351”的运行情况,发现那些夜晚无处可去的热能,其实是个巨大的宝藏。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何不把这些热能转移到其他需要它的地方呢?
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和试验,楚生盛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把“O351”工厂热水罐与X251冷凝水罐巧妙地连接起来,就像给工厂搭建了一座新的“热能桥梁”。这样一来,当“O351”里的热水和闪蒸汽交换热量后,这些热量就可以顺着“桥梁”流动到需要的地方去,比如锅炉房,用作补水加热,既节约了水,又减少了天然气的消耗。
这个改造过程并不容易,楚工程师遇到了不少挑战,但他没有放弃。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调试和优化,终于让这座“热能桥梁”畅通无阻。当第一股热水从“O351”流入X251时,整个工厂都为之欢呼,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每一份热能都将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再浪费。
技改的成功,不仅让“O351”焕发了新生,更为工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据估算,这一改造每年能为工厂节省近18万元的费用,降低了能耗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伊利工厂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定承诺和实践。
如今,“O351”热水罐已不再是单纯的热水储存器,它成为了工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标志性符号。每当人们走过它身边,都会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和自豪——因为在这里,每一份能源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伊利集团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