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费者买了一盒牛奶,正要喝的时候,却发现吸管掉了,没法喝,将会多么的沮丧、无奈甚至生气?
对乳业公司来说,吸管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非常重要。吸管在牛奶盒上粘得紧不紧,将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消费者体验好不好。如何才能粘好习惯,避免“拿着牛奶喝不着”的窘境呢?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虽然此前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仍从未放弃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
一天,工厂的设备主管于德江巡检生产线时,发现TBA/22生产线的产品包吸管偶尔会间断性掉落。有着敏锐质量管理意识的他深知,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根本扭转。
于是,他和维修工刘磊一起排查缺陷原因,发现吸管是弯曲的,粘贴时,靠近产品包底部的吸管往往更容易掉落,换句话说,这个弯曲,就是粘贴不牢的主要原因。
几个人决定,联手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要从设备上想办法才行啊!”于德江成天都沉浸在这个问题当中,却一直没有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下班回到家,他还一直在琢磨,差点忘了当天可是答应了媳妇要帮忙洗衣服的。
等他突然想起来,赶紧一通忙活,把烘干的衣物取出来熨烫。
电熨斗在衣物上缓缓滑动,发出轻微的嘶嘶声,伴随着蒸汽的升腾,将衣物上的褶皱一一抚平。于德江看着熨斗下那些皱褶逐渐变得平整的布料,思绪开始飘远,突然眼前一亮,“是啊!弯了,烫平不就行了?!”
带着这个启示,第二天,于德江组织团队,讨论他构想的方案,暂时取名为“奶包吸管自动熨直技术”。
这个想法的要点在于,及时利用加热装置对吸管进行加热,并通过外力作用使吸管恢复原始形状。这种方法高效、经济,也不会对吸管材料造成损害。
“感觉这个方案靠谱,符合我们的要求。”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决定试一试。
工作的第一步,是了解吸管的耐热参数,避免过热对吸管造成二次损伤。于德江与吸管厂家进行了深入沟通,了解相关信息,并根据吸管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了适合吸管的熨烫设备和夹具。
在设备设计完成后,刘磊开始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出熨烫设备,并进行了初步的测试。测试时,他们不断调整设备的加热温度和运行速度,以找到最适合吸管的熨烫条件,并同步验证吸管粘贴效果。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最终确定了最理想的熨烫温度区间和运行速度。
通过测试后,熨烫设备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他们在生产线上,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工位,用来熨烫吸管。吸管经过时,被自动送入熨烫设备中,进行加热和熨烫处理,经过处理的吸管会恢复原始形状,然后被自动粘贴到奶包上。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耶!我们成功了!”于德江和项目小组的成员看着牢牢粘贴在奶包上的吸管,兴奋地欢呼着。
“奶包吸管自动熨直技术”成功解决了吸管变形的问题。吸管与奶包的粘贴牢固度显著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没有了粘贴不良的情况,远超过了于德江的预期。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更好了,市场好评和正面反馈更多了,市场投诉和退货减少了。
在于德江看来,创新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大家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新的可能、探索新的方法、创造新的业绩、收获新的惊喜。
(伊利集团 周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