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李勇总干事特别代表农业业务司司长德耶内·泰泽拉(Dejene Tezera)在2020年“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通过在线形式共同签署了多元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该协议正式通过审核历时三年,经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农业司、法律司、总干事办公室严格审查,双方对未来同促进全球农业与食品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合作达成共识。一是联合培训,多种形式联合开展跨国技术转移、技术推广和成果共享培训。二是联合研究,在工业革命和相关双赢领域联合开展农业和食品工程、新经济、新工业和商贸模式创新研究。三是联合研讨,通过国家案例研究展示和主题讨论,组织农业机械化和食品工程全球论坛。四是网络建设,继续加强沟通衔接,建设国际和国家工业领导者、工业设计专家、公立私立创业者的参与全球网络。五是实习和交流,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需求,将为江苏大学学生和毕业生提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实习和合作专家席位。六是其他双赢合作,其他任何有利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双赢领域。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江苏大学就曾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人才培养基地,现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以协议的形式固化了江苏大学作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的职能。”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介绍,这次内容上有所扩充,在原来农业机械培训的基础上,加入了粮食的加工与安全培训,同时也为学校师生参与跨国技术转移、组织全球论坛、全球创新研究网络、前往国际组织实践实训,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农业与食品工程在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大学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签署新工业与农业食品现代化领域全面合作谅解备忘录,是学校“工中有农,以工支农”学科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作为重要成果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合作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与食品工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全球农业与食品工程合作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与食品技术与经验在全球的推广及应用,助力农业与食品行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产业的国际化,为中国农业与食品工程对外投资、经济贸易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主办方之一,今年是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成立的第三年,联盟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国际发展与合作署的指导下,汇聚了国内龙头企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开展了“一带一路跨国技术转移”、“抱团出海走出去”、“国际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感知中国”等项目。在联盟的支持下,江苏大学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开启了1+2+1产教协同“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这一平台的深度链接,产生了裂变式的效应。这一点,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圣杰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通过与江苏大学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农机装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开拓齐头并进、成果丰硕。目前,悦达智能农装的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全国领先,已经和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一百多个国家结成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表示,通过国家发改委项目直通车、“一带一路”农业发展基金、“一带一路”商贸纠纷解决方案、教育部“中非友谊奖学金”等项目,必将促进江苏大学与农业装备企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提升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质量,助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现代化。本届论坛也将在搭建海外项目合作对接平台,提供国际人才支撑、项目对接等具体指导和服务方面发力。号召政产学深入合作,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发展格局,团结抗击国际疫情。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翟虎渠、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于洪君、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陆彪、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南南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须同凯、柬埔寨国际商会副会长李德美、“一带一路”非洲研究联盟理事长傅朗、校党委书记袁寿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代表张忠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南南合作工业中心主任郭力、塞内加尔共和国驻广东总领事迪亚克、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史蒂芬佩里、意大利意中友好协会会长朱裕华、阿拉伯大学联盟秘书长、埃及教育部前部长萨拉玛、巴基斯坦国家特别农业委员会常委古尔匝·汗等政商领袖见证签约。
(海外教育学院、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