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银行打造长三角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零售银行
1997年12月22日,在南湖之滨红船之旁,嘉兴银行正式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近20年磨砺与历练,嘉兴银行根植本土、坚守定位,凭借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敏锐把握发展机遇,与地方经济共同成长,走出了一条地方中小银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到2016年末,嘉兴银行总资产654.25亿元,员工1200人左右,在湖州、绍兴和金华等地设立了3家异地分行,在金华浦江和安徽歙县主发起成立了2家村镇银行,已成长为长三角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品牌银行。
出色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褒奖,嘉兴银行董事长夏林生被评为中国地方金融十佳年度人物,嘉兴银行荣获全国十佳支持小微企业银行、全国十佳理财服务中小银行、全国理财信息登记工作优秀城商行、全省银行卡2016年跨行交易质量奖、嘉兴市服务实体经济十佳银行等荣誉称号。
市场化改革激发活力
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滑、企业机制僵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嘉兴银行2013年、2014年发展陷入困境,主要经营指标呈现下滑趋势。面对这一困局,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在调研分析后,决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并于2015年1月从市级机关选派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领导,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执行者和责任人。2015年9月,开启了全市国资企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的先河,面向全国遴选优秀人才担任行长。2017年,该行再次面向全国市场化遴选两名副行长,进一步充实行领导班子力量。
新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从2015年下半年以人力资源为突破口,改革原有考核办法,不搞平均主义,推出了“三个市场化”改革,即市场化用人、市场化薪酬、市场化考核,各分支行及总行部门执行A、B、C、D、E考核分布排名,实施有效的晋升淘汰机制,真正实现员工队伍“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同时,该行还积极推进风控管理、业务结构、问责机制、盈利模式等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增强银行活力和竞争力。
“市场化改革”——这句喊了多年的口号已经切实来到身边,嘉兴银行正在经历一场意义重大的“蝶变”,优化了员工队伍结构,极大地提升队伍战斗力,工作业绩快速提升。到2016年底,嘉兴银行总资产跃至654.25亿元,比年初增加153.67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401.73亿元和293.6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3.69亿元和33.34亿元;拨备覆盖率200.78%;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17.3%;累计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95.79%;缴纳各项税收同比增长42.86%。今年1至5月份,全行净利润达4.57亿元,同比又增长了135.67%。
坚守定位创新服务助小微
嘉兴是民营经济大市,小微企业以“小而美”的姿态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大作用。“植根嘉兴、服务嘉兴”——这是嘉兴银行成立伊始向全社会作出的一个庄重承诺。自成立以来,以“服务小微”为战略理念的嘉兴银行积极探索小微业务“小额化、标准化、便利化”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信贷流程。同时不断创新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推出了众多金融创新产品,比如在全市率先推出“无还本续贷”业务等,有效助推小微企业实现从“低小散”向“小而美”的“华丽转身”。
2016年年末,嘉兴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贴现、个人经营性贷款)较年初增长6.86%;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3257户。截至2017年3月底,嘉兴银行已为全市1361家小微企业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累计贷款金额达46.36亿元,累计为小微企业节省财务成本5000多万元。
嘉兴镇域经济繁荣,一镇一品,星罗棋布的小镇各有其特色块状经济,其中不乏享誉全国的产业集群,如海宁皮革城、濮院毛衫城。特色小镇经济日渐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一支生力军。根据全市特色区域的产业链,嘉兴银行设计了相配套的个性化授信方案,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风险可控性的30多款批量信贷产品,助推嘉兴市特色小镇做大做强。同时,该行积极向下延伸服务网点,在金融需求旺盛的新市镇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累计设立新市镇支行(小微专营支行)14家,服务网点扩展到了较为偏远的村镇。
2016年,该行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于11月1日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社区支行——海宁荆山社区支行,不仅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业务咨询、个人结算、个人贷款、银行卡、非现金代理业务等金融服务,还特别推出了水电费代扣享优惠补贴等配套产品与服务,提供家园型、邻里型、社区型的温馨体验。
加快战略转型创新金融产品
嘉兴银行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紧扣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2016年制定了嘉兴银行五年(2016-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打造长三角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新组建零售银行部,优化重组零售业务,丰富零售产品,组建专业零售队伍。目前,全行共有专职理财经理54人,零售部经理13人。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客户管理资产余额(AUM)、零售中间业务收入、理财产品保有量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嘉兴银行扎实推进政府金融、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业务的创新升级,不断创新丰富金融产品。以科技金融为例,2011年,嘉兴银行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承办科技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于2015年11月,又成立了科技支行,成为全省首批科技专营支行,专业为科创企业服务。科技支行积极试点投贷联动产品,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科技企业设计了信用贷、订单贷、知识产权贷等一系列的特色产品,有效破解了科创企业增信难题,形成了科创企业、银行双赢的局面。
在授信过程中,科技支行摒弃过去重抵押的考量标准,取而代之的是人才、技术等软性指标。在这样的信贷政策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顺利增信,从而走上了快速发展通道。下一步,科技支行将通过配资方式参与各类产业基金设立,服务科创产业链,同时加大和嘉兴科技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践行责任真诚回馈社会
嘉兴银行在发展中始终关注社会和谐进步,把服务社会民生、履行社会责任贯穿于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公益心回馈社会,努力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下,嘉兴银行紧扣嘉兴市发展脉搏,为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金融活水。积极开展“金融指导员入企服务”活动,组织资深业务骨干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送去了政策宣传服务、融资服务、风险指导、财务咨询等“宅急送”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各类信贷难题,畅通了企业融资渠道。截至2016年底,该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贷款余额达300多亿元。
嘉兴银行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市建设和“五水共治”战略,加大对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早在2008年就在全国首创排污权抵押贷款,此举一经推出便在业内引起了轰动,并获得了“2009年绿色金融创新大奖”等荣誉。该业务为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真正找到了一条金融介入低碳经济领域的切入点,开了金融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先河。截至2017年5月末,嘉兴银行已累计向119家企业,累计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99054万元,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沉睡资产”。这一创新举措,对于促进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拓展融资渠道,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嘉兴银行不断创新产品、流程和抵押担保方式,尝试多种新的金融工具,丰富优化金融服务手段;对国家、省、市级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融资采取积极支持的信贷政策,通过银团贷款、授信总额联合管理等方式,加大水利工程、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对接“绿色信贷信息共享系统平台”,对被列入环保“黑名单”的企业和项目坚决说“不”。
作为金融业窗口服务单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是对客户的最好回报。该行完善了对特殊客户群体服务流程,保持无障碍通道畅通,为生病住院等特殊客户办理密码挂失等特殊服务。开展标杆网点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客户的体验感。为了回馈广大市民的厚爱,嘉兴银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推出“嘉银-年年高”等一系列让利于民的业务产品,创新推出多种理财产品。
热衷社会公益,积极开展社会帮扶、为老服务、各类捐款、无偿献血、学雷锋志愿、绿色骑行等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公众教育,将专业金融知识与社会现状融合,提高社区居民的金融防范意识。积极开展3.15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和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
描绘蓝图打造区域性零售银行
2017年4月21日召开的嘉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支持嘉兴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这对嘉兴银行改革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嘉兴银行将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咬紧战略目标不松懈,众志成城、精准发力,朝着既定的蓝图奋力前行。
站在新的起点,依托20年发展的深厚沉淀,传承几代嘉银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嘉兴银行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地实施五年发展规划,努力打造成为一个管理科学、队伍坚韧、业绩良好的长三角区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零售银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打造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平台、小微企业的合作伙伴、区域性零售银行。(方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