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王俊禄
禁毒戒毒工作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半月谈记者近期在浙江等地调研发现,与不少省份类似,近年来当地毒情形势稳中向好,但新类型毒品、非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情况凸显,特别是以“笑气”为代表的非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突出,对青少年的侵蚀加速,危害已不亚于传统毒品,亟待进一步完善机制、集中攻坚、系统治理。
夺不掉的罐子
“笑气”(一氧化二氮)无色、有甜味,是一种氧化剂,常用作食品添加剂,也是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因吸入后会感到欣快并能致人发笑,故名“笑气”。
虽然名为“笑气”,但这种气体在现实中往往让人心情沉重。从国家禁毒办今年6月19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来看,国内滥用物质种类发生结构性变化,麻精药品和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快速蔓延,滥用人数不断增多,青少年滥用问题突出。其中,“笑气”在青少年群体中隐秘传播,其恶果尤其不容小觑。
正如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守糯所言,以“笑气”为代表的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蔓延加快,加剧了毒情复杂程度和基层治理难度。
余杭戒毒所党委书记、政委严朝晖则表示,虽然不断加大打击贩卖、吸食“笑气”力度,开展戒治康复试点工作,但要让青少年真正远离“笑气”,仍有很多复杂工作要做。
“真是‘夺不掉的罐子’,一些孩子到了要拿命去抢的地步。”在余杭戒毒所,半月谈记者与6位吸食“笑气”者的母亲对话,她们对孩子吸食“笑气”痛心疾首。余杭戒毒所戒治康复专区大队长谢梁说,收治人员平均年龄24.3岁,其中25岁以下32人,最小年龄为14岁。
“笑气”滥用危害极大,已不亚于传统毒品。“四肢麻木,每天睡不醒,直至走不了路,工作扔了,脾气狂躁。”一名“笑气”吸食者曾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直至他亲眼看见好友因吸食“笑气”抢救无效,在他面前去世,才深受触动。
据谢梁介绍,对个体来说,“笑气”会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萎缩、痴呆、心肌梗死、双下肢肌无力、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瘫痪乃至死亡;对社会来说,吸食者产生的致幻、谵妄等严重副作用,可导致仇视社会、极端报复、自伤自残等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全链条打击
据介绍,由于近年来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海洛因、冰毒、依托咪酯等主流毒品的打击力度,相关毒品获取难、价格高,吸毒群体转向更易获取、价格较低、效果相近的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
公开资料显示,仅2024年,浙江即破获涉“笑气”刑事案件约300起,缴获“笑气”超16.38万升,训诫滥用“笑气”人员超3300人次,较2023年大幅上升。
滥用人员为寻求刺激需持续吸食,一个晚上可以吸食几十罐。一位戒治康复人员家属说,其女儿2年内花费超过200万元。由“笑气”滥用滋生出的经济问题,导致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电诈网贷、“以贩养吸”等违法犯罪行为高发。
毒品治理一线民警反映,在打击“笑气”相关链条时,源头管控和治理存在不少现实挑战。
法律依据不足、违法成本较低、溯源取证艰难,成为打击处理“笑气”滥用等问题的现实障碍。“笑气”是惰性气体,体内存留时间短,暂无检测标准及手段,现只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法律意义上还不是“毒品”。公安机关穷尽相关执法依据,目前也只能以“非法经营罪”等打击涉“笑气”犯罪,以“非法运输、使用危险物质”对部分滥用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或予以训诫。此外,相关交易多通过暗语、隐蔽渠道在电商平台或社交软件完成,溯源难度大。
在流通端,由于“笑气”用途难以甄别等原因,很难完全斩断其渠道。据介绍,由于“笑气”兼具食品加工、医疗麻醉、工业助燃等合法用途,在监管中很难鉴别区分合法与非法用途,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加上中间环节监管不足,“线上联络-物流配送-线下分销”的链条短期内形成,并非危言耸听。
如何救治迷途青年
因担心信息暴露、留下案底、社会污名等问题,滥用人员及家属往往“谈毒色变”,不肯寻求专业帮助,导致越陷越深;部分青少年及家属对“笑气”危害认识不够,误认为笑气“轻松容易得、无害不成瘾”,早期未引起重视。
如何让大众正视“笑气”危害?对于已陷入“笑气”滥用迷途的青少年来说,找到有效的戒治路径至关重要。
2023年10月,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批复余杭戒毒所试点开展“笑气”等非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人员戒治康复工作,聚焦“招得进、收得下、留得住、治得了”目标,提供公益性戒治康复服务。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8日,该试点累计收治217人次,开展远程指导帮扶600余人次,得到各方认可。
“多亏有了这个所,要不孩子真的没有活路了。”采访中,一位戒治者家属含泪致谢。据余杭戒毒所介绍,当前,他们针对戒治康复人员只收取基本的住宿费、伙食费,医疗费用可通过医保直接结算,其他戒治康复项目均不收费(利用原有强制隔离戒毒戒治设施设备开展),为吸食“笑气”等未列管成瘾物质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次“追回青春、重修人生”的机会。
“现在精神状态很差,可以入住吗?”“孩子在住院,想转诊过去可以吗?”……面对社会关切,余杭戒毒所在“浙里办”平台、“浙里戒”应用等渠道开设“戒治康复”专栏,详细介绍场所环境设施、“笑气”成瘾危害、专业戒治康复手段等内容,为确有戒治需求的人提供专业支持帮助,促使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主动寻求戒治康复。
对于“笑气”等“娱乐性药物”,不少国家已实施限购或禁令。业内人士建议,借鉴国外合理经验,进一步出台打击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加强对源头企业的监管,防范流失到非法渠道造成危害。同时,拓展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工作职能,统筹提供各项保障,长效推动戒毒(戒治)康复工作。
编辑:范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