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几天下了一年的雨” 北方城市如何更新汛期安全观

2025-09-29 08:58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今年“七下八上”主汛期,北方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北京市密云、延庆、怀柔、平谷等山区突发山洪;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等地发生山体滑坡;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出现山洪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感慨,以前少雨的北方,开始出现“几天下了一年的雨”的现象。主汛期已过,一场场如注的暴雨之后,是极端天气愈加频繁的现实,北方城市如何更新汛期安全观?

红色预警是否有必要?

7月23日至29日,北京的大雨持续了7天,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此轮强降雨天气有两个显著特点:城区市民感受不明显、强降雨基本发生在夜间。部分市民疑惑,相关部门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景区关停、非必要不出门等提醒是不是小题大做?

“北方下个雨能有多大?”这是人们普遍的印象。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北京山区采访时,听到多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就像有人拿着水桶往下泼”。

北京市相关部门最初预计,今年6月至9月,北京降水总量比常年同期多一至三成,但6月1日以来,实际累计降雨超432.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75%。特别是7月23日8时至29日11时,下了一年里将近四成的雨量。

气象专家表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不断北扩,导致北方夏季极端强降雨增多。曾经“北方少雨”的固有认知或许不再“适配”当下之变。尤其是极端强对流天气预测难,降雨落点难以精准判断,暴雨可能降在山区,引发山洪;也有可能降在城区,引发内涝。因此,相关部门的提醒确有必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北京市防汛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只有当1小时降雨量预计超过100毫米,或6小时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才会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极端天气已成为新常态,预警和对应的响应则是必须的“安全警报”。全民树立防汛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汛期安全观如何更新?

面对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提升对极端天气的认知、增强北方城市的汛期安全观,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群众的“必修课”。

瞬时强降雨,让人措手不及。人们不禁发问,气象预报能不能再准些?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说,极端强降水往往呈现出分散性、点状分布特点,预报难以准确捕捉其发展趋势和具体影响范围。同时,山区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变化非常快,精准预报预警的难度更大。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按照最坏的结果来防御,宁可防空,也不能破防。”北方一名防汛工作人员表示,从近期北方地区的极端强降雨中可以看出,切不可轻视北方汛期。

雨过初晴,相关部门陆续解除预警后,被转移安置的民众往往着急回家,这背后是否也存在风险?“降雨结束初期,岩土体较雨前自重增加、稳定性降低,仍存崩塌、滑坡等灾害风险,道路沿线和山区居民房前屋后的陡坡尤其容易崩塌。”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连刚说,突发地质灾害有滞后性,“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刚解除后,虽然雨停了,但还需经专业调查人员排除地质灾害风险,居民才能返回住地”。

构筑防汛安全堤坝,人人有责。受访专家表示,应继续强化科普宣传,不断夯实全社会防汛意识,在汛期尽可能避免前往山区,不去河道戏水,也不在河道边钓鱼、扎帐篷等。

强化底线思维,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多位专家和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基于“少雨”的历史和经验,北方城市设计的防洪防涝标准难以应对新形势,还需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

许小峰表示,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山区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并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根据变化调整预报,提供递进式服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细致分析局地地形条件、人口结构、防御能力等,跳出经验主义思维,将预警转化为高效精准的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持续加强区域协同,京津冀三地应更紧密地开展天气会商,关注外省市的上游雨情、河道来水。

“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的重要路径之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奇说,“北京近期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不妨大胆假设,如果同等级,哪怕是稍弱的降水发生在主城区,我们将如何应对?排水系统等工程措施和应急管理等非工程措施是否能实现有效应对,这可能是涉水专业科研、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等部门需要共同深思的问题。”

针对山区,受访者认为,可依据不同风险程度,重新评估现有空间规划,实施分区极端灾害防控管理。例如,可考虑对部分面临较高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的村落易地安置,对处于高风险区域的养老院、托育机构等场所,以及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人群,在暴雨来临前“应转尽转”;在低风险区域,加装智能化监测设施,提升灾害适应能力。此外,一些北方河流的防洪工程体系未经历较大洪水考验,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需及时补上短板。

半月谈记者:乌梦达、赵旭、田晨旭、王君璐、鲁畅、吴文诩、张骁、夏子麟、鞠焕宗、张晨霖

编辑:徐宁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