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秦黛新
近日,又一起追星乱象触动了公众的隐忧。演员刘某某在某地高铁站遭遇大量“私生饭”围堵,现场人群推搡拥挤,还有人在跟随拍照过程中摔倒。这一场景再次暴露了追星文化的失序,更敲响了公共空间安全管理的警钟。
高铁站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场所,其秩序维系关乎无数旅客的安全与利益。围堵事件不仅干扰了车站的正常运营,更可能引发踩踏等严重安全事故。部分粉丝群体只顾自己追星,却漠视公共规则,置他人和公共安全于不顾,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事件早已并非个例。近年来,从机场到酒店,从录制现场到私人住所,“私生饭”的越界行为时有发生,跟踪、偷拍、围堵等手段层出不穷,已然演变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私生饭”乱象的蔓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流量经济和粉丝经济的驱动下,部分利益方有意无意地鼓励和利用这种过度追捧,通过贩卖明星行程、制造近距离接触机会等方式牟利。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追逐行为能够获得即时反馈和关注,进一步刺激了这种非理性行为的产生。再加上部分年轻群体界限意识的缺乏和法律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了公共场合的失序现象。
表达对明星的喜爱本身没有错,但任何追逐都不应以牺牲公共安全和他人权益为代价。
治理追星乱象,不仅要合理引导,更要对违法违规行为明确亮出“红牌”。明星人物应当主动引导粉丝遵守公共秩序,拒绝接受任何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的关注,避免通过泄露行程等方式变相鼓励接机、接站等围堵行为;社交媒体平台也需加强内容审核,对过度追星行为内容予以抵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严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侵犯他人隐私和人身安全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惩处,只有让规则长出牙齿,才能有效遏制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真正的喜爱是保持恰当距离的欣赏,真正的支持是维护偶像社会形象。全社会亟待重塑理性追星的文化氛围,在尊重公共秩序的前提下,理性表达自己的喜爱与支持。只有当追星行为从线下的物理围堵转向线上的精神共鸣,从无序的疯狂追逐转向有序的作品支持,粉丝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