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秦黛新
“我要用做自媒体赚的钱,带全村的老人去旅行。”这是短视频博主李福贵的愿景,也是她给全村老人的承诺。
这段时间,一个叫李福贵的博主火了。这名河南女孩,从推车卖煎饼、卖豆腐开始,在各个乡村走街串巷卖菜卖货,还顺手帮乡村留守老人晒麦子、拍照、干活。2024年起,她把这些日常拍成短视频,记录分享河南朴实的农村生活,感动了万千网友。近日,她拿着做自媒体赚的钱带村里46名老人去郑州旅游,帮助这些老人走出了村子,看到了大山外的世界。
李福贵的走红,源于真实的感染力和向上的生命力。在李福贵的镜头里,有一袋袋双手递出的蔬菜和货物、有一声声带着自然口音的亲切互动,更有一张张被晒得有些泛红的真实脸庞。真实性,一直都是互联网的稀缺资源,在短视频滤镜盛行的当下,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让每一个镜头都散发着乡村土地的温度,构成了最动人的画面。
李福贵的故事能打动人,在于双向“素不相识的善意”。李福贵家庭困难,她凭自己的努力在乡村卖货撑起了一个家。面对每日劳作的艰辛,她总是报以朴实而明媚的笑容。她卖的东西被公认很便宜,甚至远低于市场价格,因为她认为,这些留守在乡村里的爷爷奶奶更加不容易。在一次采访中她提到,当她第一次去到一个村,问一个老奶奶要不要买东西,老奶奶却反过来问她有没有吃饭。不买东西也会跟她打招呼、会给她拿自家种的瓜果、会跟她说“你卖东西也不容易,别再便宜了”的爷爷奶奶……这些“素不相识的善意”不仅令李福贵一次次“破防”,更让网友被这份互相心疼深深打动。
李福贵,让大家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一面。在李福贵走红后,有人质疑她是在立人设,有人说她只是在做自媒体素材。但应该看到的是,当下,一些年轻人借助短视频,在网络上真诚记录乡村日常,获得关注和流量,又反哺乡村的人民和发展,值得点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李福贵这样的普通人,用最朴实的记录让乡村故事被看见,用最真诚的反馈让乡村发展获得新动能。他们,既是乡村生活的亲历者,也是乡村变迁的记录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然而,伴随着流量剧增,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个别人通过各种手段找到了李福贵的住址,直接上门,美其名曰学习视频技巧。这种过度追捧不仅打扰了她的正常生活,更让一个原本纯粹的乡村记录者陷入了困境,亟须予以制止。
我们期待更多“李福贵们”的出现,利用短视频这个窗口,记录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展现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