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秦黛新
近年来,“维修刺客”频现,买得起修不起,让消费者直呼“伤不起”。
日前,315晚会曝光了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的维修乱象。据报道,啄木鸟平台的上门维修暗藏诸多套路,一位客户水龙头没打开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师傅上门只打开水龙头,就收费100多元;燃气灶没电,客户更换电池后没拿掉电池帽,维修师傅给客户更换成本20元左右的点火器,再将电池帽拿掉,收费250多元……平台甚至在培训时直接表示,上门维修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收费。而由于维修平台掌握着客源渠道,在接单的压力下,维修师傅们只得被迫参与漫天要价。
上门维修等售后服务早已是不少人的痛点,“小病大修”、虚构故障、漫天要价等问题,让消费者心痛“割肉”又无处申诉。“刺客”频现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暴露出当前家电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家电维修之所以“坑”多难避,与这一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不透明、收费标准缺失等现象直接相关。维修平台暗箱操作,服务人员利用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牟利,行业准入鱼龙混杂。
《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早已制定实施,针对家电安装、维修中出现的侵权问题,各地各部门也一直在持续行动,开展专项整治。但是十余年来,行业规范并没有得到系统性落实。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所谓维权,更多依靠消费者个人留存证据进行投诉,但这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家电维修的乱象,对此,监管部门需要更多真招、实招。此次315晚会曝光的啄木鸟维修平台乱象再次提醒我们,有关部门针对平台方的监管绝不能缺位。
安装、维修家电,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却关乎着消费者的实际权益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不能只让消费者自己去“避雷”。倘若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各部门正加力推进家电“以旧换新”,通过有力的补贴政策让消费者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在此大背景下,对于家电安装和维修乱象的整治更是刻不容缓,不能让这些“刺客”刺伤消费者,让好政策打了“折扣”。只有全链条的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才能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让他们买得放心,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