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群众贴心人 村里顶梁柱 临沂市派平邑县(蒙山区)第一书记获群众点赞

2018-12-11 11:34
来源:沂蒙晚报

“建强基层组织、助力强村富民、弘扬文明新风、保障服务民生。”作为临沂市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的代表,市派平邑县(蒙山区)的第一书记们通过驻村岁月的激情燃烧,抓党建、促增收、保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地瓜变身“香饽饽”

第一书记留下致富好项目

12月6日,时值隆冬,可是在平邑县临涧镇黄金庄村的地瓜脯加工车间,却是温暖如春,蒸地瓜的香气弥漫在车间内。来自黄金庄村和周边村庄的加工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将蒸熟的地瓜削片,然后烘干。“第一书记给俺们村引进了好项目,建成了加工车间,让村民们致了富。”黄金庄村安子山合作社负责人徐键告诉记者。

黄金庄村全村人口408户、1051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以外出务工为主,是省定贫困村。村民以种植地瓜等农作物为主,但是由于产量低、品种老旧,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作为市派第三批第一书记,临沂市人民检察院第一书记工作组于2016年3月3日正式进驻平邑县临涧镇黄金庄村。第一书记工作组汤澎、陆华两位书记进村任职后,制定了两年任职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措施。

两年过去了,虽然第一书记工作组已经离开了黄金庄村,但是村内道路生产路硬化、改旱厕发酵蓄肥项目、地瓜脯加工车间等改善村容村貌、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却在让黄金庄村在脱贫道路上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建设的地瓜脯加工车间为例,现在,车间内吸引了21名本村和外村的村民来打工,其中有11名贫困户,每名贫困户一个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另外,通过成立安子山合作社和云飞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地瓜脯产业。为增加销售渠道,还成立了安子山电子商务中心,建成电子商务网点。实行“电商+基地+生产加工+农户”的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已发货5700余件,交易额达30余万元,带动当地众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原来俺种的地瓜每斤才卖3毛来钱,第一书记给俺们引进的新品种地瓜可以卖到5到6毛钱,而且还到家门口收购。每亩的产量也提高到了7000斤,算下来每亩地能多收入2000多元。”村民徐向娥告诉记者。

从2016年3月,临沂市人民检察院第一书记工作组的汤澎、陆华两位书记驻村任职以来,黄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通畅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生产路硬化了,农作物运输方便起来;致富项目投产,让村民收入越来越高了。昔日省定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美丽宜居乡村。

富民口袋更富民脑袋

夏家村党建凝聚脱贫力量

在平邑县铜石镇夏家村,第一书记工作的开展则是另外一番场景。市住建局派驻平邑县铜石镇夏家村第一书记组的金飞跃、梁国强两位书记正在村里冒着寒冷做致富项目入户调查,听取村民们的建议。

与黄金庄村村民们一样,夏家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和种植金银花、丹参、大蒜、山楂、花椒等中药材和传统农作物为主。“要想富,先修路。”金飞跃、梁国强两位书记入村之后,就开始走村入户开展调研,短短3个月,走访党员干部群众200多户,累计发放联系卡400多份,接待来访群众80多人次,记录问题和建议40多条,摸清了群众最热切盼望解决的生产路破损和村内道路积水严重等情况。

经过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多方努力,夏家村全长4300米、总宽5米的田间生产路主体硬化工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工,“一纵四横”的完善田间路网全面建成,困扰了群众三十年的生产路破损严重、群众生产不方便的大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们期盼了近三十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同时,夏家村创新建立了 “一卡一牌一公示”、周固定日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每日定时播放主旋律歌曲、党员干部工作AB角、党员干部网格化服务等五项制度,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党建工作得到显著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现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信心满满,今年村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代村式好支部”。

另外,村内投资5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安装了100余盏,村民们告别了摸黑出行;第一书记工作组还将投资120万元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扶贫车间一处,立足于提高本地山楂、金银花、丹参等优势农作物的经济附加值,还可带动当地1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投资60万元的藕池鱼池项目已完成规划、立项、设计等工作,定于开春动工,项目将实现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一项项便民、富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据了解,市住建局派驻平邑县铜石镇夏家村第一书记工作组还制定印发了《两年工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涵盖“建强基层组织、助力强村富民、弘扬文明新风和服务保障民生”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村庄道路综合整治、生产路硬化、建设村民服务中心等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20项工作目标。“这些规划,我们会一件件落实。”金飞跃告诉记者。

因村制宜发展致富项目

26名第一书记促民生

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精彩开篇,2018年4月起,临沂市16个单位共选派26名第一书记到平邑县、蒙山旅游度假区6个镇(办事处)13个行政村开展任职工作。

市派第一书记来自不同的市直单位和部门,大都是初次到农村开展工作,基层工作经验相对匮乏。如何更快融入村民,融入基层。市派平邑县(蒙山区)第四批第一书记通过参加培训班、到先进村进行现场观摩学习、进行党性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找准了自身定位,明确了自身职责。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市派平邑县(蒙山区)第四批第一书记通过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广泛征集了意见建议,掌握了贫困户情况;摸准吃透县情、乡情、村情,尤其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根源、群众的共性需求、村庄的潜力优势等,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村情民意图,明确了工作方向,更找到了适合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的路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些村之所以长期贫穷,根源在于缺乏一个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好班子。市派平邑县(蒙山区)第四批第一书记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核心任务。对信心不足、热情不高的干部,多鼓励、多交流,帮助增强信心;对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干部,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帮助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多办法不多、能力不强的干部、第一书记们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

同时,民生工作也成了第一书记们的中心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第一书记村通过实施民心工程,推动民生保障政策落实,解决好村民最急需解决的出行、吃水、用电、就业、上学、看病等实际问题。

平邑县委常委、市派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组大组长王开峰告诉记者,市派平邑县(蒙山区)第四批第一书记总体目标是始终把抓村级组织党建作为首要任务,建强一个本领过硬的好班子、带出一支充满活力的好队伍、趟出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健全一套务实管用的好制度,搭建一个便民利民的好平台,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好生活。(沂蒙晚报记者 王富军)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