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 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访榆林市市长李春临

2020-09-10 16:57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9月8日,以“绿色、智能、融合、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在陕西榆林开幕。这是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榆林举办的第一场大型盛会,吸引了416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品涉及智慧数字、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与清洁高效利用等前沿领域。这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行业盛会,是榆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全力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和缩影。

本届煤博会期间,新华社客户端就展会相关情况、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与产业布局等相关问题专访了榆林市市长李春临。

以会为媒 打造城市开放窗口

新华社客户端:连续举办15年的“煤博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李春临:煤博会已经走过15个年头,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崛起变革,见证了榆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榆林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榆林具有一流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区位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要实现省委、省政府给榆林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发展目标,都需要一个开放的榆林。煤博会就是一个向世人展示开放、活跃、平等、公平的榆林的大舞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榆林煤博会已经成长为国家能源化工领域具有指向性、引领性的高端会展活动。

第十五届榆林国际煤博会展区(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煤博会让榆林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榆林。煤博会不仅是能源领域的盛会,也是展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平台。我们着眼于提升国际影响力,努力把煤博会打造成榆林扩大对外开放、聚合高端资源的桥梁纽带。近年来,煤博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陆续吸引了众多国外的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能源化工企业前来参展。通过煤博会这一国际化的会展窗口,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和榆林主导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走进榆林、认识榆林、了解榆林,同时感受到榆林开放、包容、优质的营商环境。通过煤博会,进一步深化了全球能源行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尖端科技、产品、工艺和理念在榆林汇聚,有力地加快了榆林能化产业高端化的进程。

榆林是典型地资源型城市,城市管理、产业发展、产业布局、技术创新,都需要吸引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和最先进的人才。榆林不走向世界,不与世界相接轨,就无法承担国家赋予榆林的战略使命。

转型升级 构建经济发展新高地

新华社客户端: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做了哪些工作?

李春临:能化基地建设20多年来,榆林逐步构建起以煤油气盐开发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能化产业体系,但煤化工产业仍以大宗基础化学品为主,没有下游加工,把高额的附加值拱手让人,因此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榆林市高新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18年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我们就对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一条主线、两条底线、三个着力、六条产业链、三大目标”的“12363”煤化工产业高端化战略。实现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近年来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纵深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已建成能化项目完成投资5000亿元,成为四个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之一;2019年转化原煤1.07亿吨,煤炭转化率达23.1%,初级能源主宰城市命运的历史正在改写。

二是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与中科院签署“1+3”战略协议,打造集科研、大型试验装置、中试基地、产业孵化为一体的政产学研集成创新基地。目前,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已开工建设,榆横中试示范基地一期完成场平,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完成秋季招生。

三是连续三年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行动,每年安排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和6000亿元滚动审批任务,冬春抓谋划审批、夏秋抓落地建设;出台18个“双招双引”系列政策,打造低煤价、低电价、低水价、低汽价、低地价投资洼地,以恒力“一块煤到一匹布”、陕煤煤炭分质利用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一大批引领性项目落地。

四是立足榆林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出台氢能、生物医药、智能无人系统等产业规划,建成亚洲最大陆运式集装箱物流园区,柔性显示材料等一批非煤产业项目建成投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紧抓机遇 加速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新华社客户端:下一步,榆林在产业布局方面有何规划?

李春临:今年上半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1.48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经济运行在复杂困难的局面下逆势增长。 然而,榆林下半年的发展任务依然很重,要实现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的圆满收官三大任务,还有很多短板要补齐。

尽管榆林经济体量大,但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中低端。“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仍是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榆林市河滨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榆林将坚持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布局,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能化主导、集群发展、多极支撑、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终端化。高水平推进“三个转化”,深化“12363”战略,谋划建设一批千亿级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打造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坚持“用煤先取油”,加快形成以煤炭中低温热解为先导的特色煤化工产业链,一次布局高端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链。

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镁铝合金和化工新材料基地,打造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空域和地域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轻纺以及中高端劳动密集型等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龙头企业重塑格局,加快构建融入主要目标市场的物流体系,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功能性总部,建设区域性能化交易中心、消费中心和专业市场,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责任编辑:刘晓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