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重庆璧山区加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1+3+N”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正成为新名片,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从大学城(璧山)双创生态社区首期10万平方米投用,到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重庆产教融合生态区(大学城西区)、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相继动工开建;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成功孵化11家科技企业,到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完成近700项有效专利提案……一批科创空间茁壮成长,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引领 打造“一轮明月”
璧山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催生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倾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龙头示范引领方面,当地依托比亚迪、康佳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和光电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8年首届智博会期间,璧山与比亚迪签约,一期工程于2019年2月动工。2020年3月“刀片电池”全球发布正式投产,其“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被评为年度7项“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之一。2020年5月,“云巴”示范线全球首发运行。
在2020年智博会上,璧山再次与比亚迪签约。“比亚迪将在璧山成立电池研究总院公司,迁入3000余人的科研团队,将电池研究总院公司建设成为国家级电池研发创新示范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比亚迪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研究中心。”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外,位于璧山的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汇集了欧阳钟灿院士、江风益院士等行业专家300余人,已完成近700项专利申请,诞生多项全球“首创”技术,成功研发P0.375全球首个玻璃基板上最小间距的Micro LED显示屏,业界量产芯片尺寸1/4的Micro LED超小尺寸芯片。
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正全力推动Micro LED和前瞻性光电科技研究,着力促进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的全面融合,共同开展光电技术基础性研究。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布局科技创新“满天繁星”
“十三五”期间,璧山区加快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搭建孵化平台,构建创新闭环,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据介绍,“1+3+N”科技创新体系中的“1”,即打造大学城创新生态区,借助重庆大学城创新资源,引领人才聚集;“3”即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三个方向同时发力,建好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N”即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
在引领人才聚集方面,璧山将全区高层次人才划分为ABCD四类,开辟人才医疗保健、老人养老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绿色通道”,筹建人才公寓600余套,给予“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同等尊重、同等待遇。另外,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聘用制工作,通过柔性引进、全职引进和自主培养方式,汇集高层次人才2377人。
在孵化平台搭建方面,璧山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30万平方米双创生态社区,首期10万平方米正式投用,培育力合清创、创智工场、重科加速器、新加坡离岸孵化中心等创业孵化平台,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8个,成功孵化平创半导体、华创智能科技、创新燃料电池等一批新科技企业。
在科技金融支持方面,组建了3000万元的种子基金、2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首期3亿元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投资企业落户发展等支持政策,逐步建立企业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23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2亿元,11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种子基金免息贷款或公益参股支持500万元。
“我们构建的创新闭环生态一定是创新链和产业链共同交织、首尾相连的创新闭环,一定是‘科研+孵化+推广+迭代’的全生命周期培育。”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说。通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璧山高新区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在“十三五”收官节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38家、增长6.4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达59.7%,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三成。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为用好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推进“高科”企业培育,2020年以来,璧山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构建科技企业走访服务、专利转化、人才培育、联合创新的多重培育机制,对高新区“高科”培育重点企业开展走访服务,指导帮助企业掌握最新的国家、市、区科技政策,组织并完成市科技型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璧山还与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等知识产权公司合作,提升成果转化质效,实现新申请发明专利400余项,授权200余项;组建“重庆大学—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实践基地”,为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组织400余家企业召开R&D政策解读培训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020年10月,璧山发布《璧山区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试行)》,从优化创新生态,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定了奖励措施,最高奖励1000万元。
此外,璧山正大力实施“企业成长计划”,鼓励民营企业组建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得润汽车电子研究院、盾之王安防设备技术研究院等6家专业技术研究院获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璧山区累计培育企业新型独立研发机构27个,科技型企业822家,高新技术企业238家,研发投入强度2.9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已渐成璧山新名片。(马兵 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