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这样的“云”两会,硬核!

2020-05-29 13:07
来源:半月谈网

一块屏幕,一端连着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一端连着包括微信小程序在内的各类网络终端。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这也是总理答记者问首次使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进行现场直播。“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于2019年初,是首个注册用户达千万级的国家级政务小程序。

以往全国人代会期间,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到代表团小组会议听取审议意见、接受代表的监督。

今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大会秘书处加强统筹规划,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加强各项组织工作,在确保会议按照程序进行的同时,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推出以网络视频方式听取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意见的新举措。

来自100多个小组近3000名人大代表的声音,通过数百部手机,直接抵达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各有关部委、“两高”等听会单位的1300余名工作人员。

视频连线、云端答问……今年全国两会,成了新技术手段和新科技产品演练应用的大平台。“云”上两会,不仅体现了中国互联网技术的硬核能力和大众群体的普及,同时也是国家战略部署下的“新基建”的最佳试炼场。

1

云端民意“直通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每天都有多场特殊的“直播”在同时进行。这场大规模“直播”是如何实现的?记者了解到背后的一些故事。

“5月初确定技术方案后,各有关单位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代表联络处处长肖兆申说,“从信号传输保障、网络安全、设备检测、听会人员分组、各代表团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齐头并进,赶在5月20日各代表团抵京报到当天,完成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肖兆申介绍称,网络视频听会通过政务微信APP,以视频会议方式传输代表审议发言的音视频。大会秘书处给34个代表团的105个小组统一配备了终端设备,由各小组指定工作人员按照统一操作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听会。

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通过代表面前的手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连线旁听,听取意见建议。新华社记者 吴雨摄

早在今年两会召开之前,全国人大与腾讯团队就线上会议模式展开多轮研究和探讨。在会议期间,腾讯提供了政务微信、腾讯云、腾讯安全等多项能力支持,并全程提供了运维重保。

“听会同志到驻点-记录建议意见-返回部委-解释小组整理-交办公厅-批分各司局-各司局提出办理意见-研究修改计划报告-相关负责人去各团当面汇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韩振海向记者介绍了部委听会反馈的流程。“现在通过视频形式听会,可以第一时间收集建议意见,至少能节省一半时间。”

“‘云听会’有数据共享的特点。”韩振海说,“很多代表的意见可能涉及各部门,采用‘云听会’的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相关建议。这种新方式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与往年记者云集、熙来攘往的场面不同,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均通过视频连线进行——参加采访的记者身处几公里之外的大会新闻中心驻地,在镜头和电视屏幕前向代表委员提问。

如记者希望采访一位政协委员,可通过微信申请小程序或向各驻地新闻联络员提出采访申请,并填写相关申请信息。大会新闻组征求委员意见后,根据网络视频采访间使用情况,统一安排使用包括腾讯会议等视频软件进行采访活动。

从以往的“跑两会”,到如今把会场延伸到云端,“临危受命”的网络会议,方便高效地传播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实现了会内会外的互通互联。

事实上,在防疫期间,以腾讯会议为代表的视频会议产品,便被广泛用于云办公、云招商、云教学,在复工复产、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腾讯会议已经是目前中国最多人使用的视频会议产品,日活跃用户超1000万。

2

“新基建”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云”上两会,也是新基建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实践落地的最佳样本。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是“新基建”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此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多次就加快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战略部署。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新基建”初露锋芒,健康码、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网上授课、无人配送等等,为全民抗疫防疫和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交的建议、提案中,新基建、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也成为高频词。

2019年初,“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由腾讯云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和开发建设。经过一年的运营,2020年2月小程序注册用户突破千万,国务院客户端成为首个注册用户达千万级的国家政务小程序。

疫情暴发后,为了能够更好让疫情信息及时传播、满足民众及企业疫情期间的各种需求,1月25日,腾讯云助力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迅速上线“疫情防控服务”专区。

其中,面向普通群众开设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服务专区,服务内容覆盖医疗、购物、食物、出行四大领域,包括核酸检测、同乘查询、口罩服务、价格举报等实用功能,成为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另一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也开设了复工复产服务专区,方便企业进行国家、地方扶持政策查询。此外还开设就业服务专区,让“稳就业”的扶持政策直达群众。

截至5月25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9亿次,其中疫情防控行程卡累计访问量已达2.5亿人次,患者同乘接触者查询功能访问量也突破千万。

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让全国都进入戒备状态,各地的疫情服务小程序成为疫情登记、小区出入的“门条”,也被赋予助力复工、复产、复课等更多公共服务的使命。

疫情期间,社区管理员核验市民腾讯健康码状态

据统计,疫情期间,承载健康码的各地疫情服务小程序共有100多个,服务8个国家部委、超过20个省级行政单位。5月19日,腾讯防疫健康码上线100天,累计访问量达260亿次,亮码90亿人次,共覆盖全国10亿人口、400多个市县、5100多个村庄,成为各地政府疫情防控有力工具。

3

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新基建”生力军

5月26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接受《光明日报》专访时透露,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音视频通讯、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都将是腾讯重点投入领域。

从本次疫情防控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信息传播、防控服务、口罩预约、物资援助、复工复产等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均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此之前,他们也一直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

腾讯云持续利用技术、产品能力与连接用户的优势,参与优化政府信息化系统,这样的案例在“数字广东”等项目上大规模落地,还将继续深化在政务信息化市场的战略投入和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作为“数字广东”的重点项目,粤省事小程序上已有6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零跑腿”,并新上线粤康码、入粤登记、疫情在线咨询等52项便民功能,截至目前实名注册用户已超过5000万。“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

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等官方表态,“新基建”将在后疫情时代成为助力恢复经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抓手和重要支撑。

一个重要背景是,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大可能将较长期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多位疾控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或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国家层面也早已表态,将两手抓常态化防控和经济发展。

因此,“新基建”的上述优势仍将在常态化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腾讯云助力广东省上线“粤商通”移动涉企服务平台,面向广东1200万商事主体,通过手机即可办理275项涉企业务。在深圳,腾讯云助力上线“深i企”平台,精准服务企业,涵盖21个企业行业类型,涉及40个政府处理部门,业务诉求总办结率为94%。

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认为,疫情前,数字政府关注的是通过服务形态提升政府常态化的治理水平,而在“后疫情”时代,则需要通过整体的联动和协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面对危机的不可预见性,提升数字化治理的“弹性”。

当前,腾讯防疫健康码也正逐渐升级为“城市码”,转变为日常性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更多功能的接入,以及数据及身份的打通,健康码将步入2.0阶段,继续投入智慧城市新课题的研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未来政府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也将成为新常态,助力数字政府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