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陨石是不是坠落人间的星星?

2019-10-25 09:21
来源:扬子晚报

1953年,毛泽东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并察看了如皋陨石。

如皋陨石。

《梦溪笔谈》中写到宜兴陨石。

月球陨石。

10月11日凌晨,吉林松原发生疑似陨石陨落事件,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那么陨石陨落事件是怎么发生的?现在陨石找到了吗?历史上陨石陨落的情况如何?记者联系到了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研究人员,为您求解。

1976年的陨石雨同样发生在吉林

11日凌晨,火流星划过天空,发出光亮,瞬间亮如白昼。这个现象让不少网友十分惊叹。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火流星空爆现象。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烧蚀,内外温差大会发生空爆,爆炸会产生火流星现象,同时造成流星体瓦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监测结果显示,此次坠落事件共发生了四次空爆,每次空爆都会使流星体飞行轨迹发生改变。

网友最关心的问题是,现在寻找到疑似陨石了吗?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找到。作为公立的陨石博物馆,他们工作的重点是科考,不是“猎陨”。科考工作分两个阶段。一是用5-7天的时间进行密集的走访、搜寻,初步锁定陨落区域,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数据。如果这期间没有找到,说明陨星燃尽或落入无人区,长期的搜寻工作要靠志愿者;二是陨石被发现后,再派人进行实地测量,勘验,完善科考数据与模型。

事件发生后,吉林市博物馆方面派出了两批队员展开实地考察。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目击者访谈和现场监控录像后,确定了火流星的飞行轨迹和陨落区域,后经证实,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数据相吻合。目前火流星现象对当地居民影响不大。预测的陨落区域地型复杂,有沼泽地还有大片未收割的玉米地。吉林地区已进入初冬,随时会落雪,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科考人员第一阶段的科考工作已经结束。

据了解,此次科考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科技馆和五云坊陨石工作室密切合作,得到了徐伟彪研究员、张勃老师、杜芝茂老师和广大志愿者星友的大力支持。

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研究人员还告诉记者,这不是吉林第一次发现陨石了。据该研究人员透露,吉林最有影响的一次陨石坠落事件是发生于1976年3月8日下午3时的吉林陨石雨,当时大量的陨石降落在吉林市郊、永吉县以及蛟河市方圆近500平方千米的平原地域内。据记载,这场陨石雨造成了当地地震台站1.7级的地震记录。

那次吉林陨石降落后中国科学院组成联合调查组,搜集到的吉林陨石标本共138块,总重量超过2700千克,其中,吉林一号陨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石陨石,重1770千克,吉林二号重126.5千克,吉林三号重123.5千克。吉林一号陨石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世界之最”的名号,更重要的是,它是开展陨石研究的珍贵样品。这些陨石目前在吉林市博物馆收藏和展示。

1976年的这次吉林陨石雨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堪称是一个奇迹。事实上,陨石坠落会伤人,也有引发火灾的记录。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描述过一块陨落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的陨石酿成火灾的事情,说是“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也就是说,这块在宜兴陨落的陨石最后送到了金山寺去了。

1911年前江苏和上海陨石陨落39次

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研究人员还告诉记者,目前发现国内各地,包括江苏,也有目击陨石陨落。比如如皋陨石就常被提起。

该研究人员称,我们国家很早就有对陨石陨落的记录。“陨石”这个词也是早在《春秋》这本书里就有了。史书上记载陨石陨落的记录超过300次。

如皋陨石是1952年4月1日陨落在如皋民范村的麦田里的。当时苏北日报曾经做过报道:

坠落的当天晚上,天空很晴朗,忽然一阵闪亮,出现在月亮的北边,跟着就有呼呼的响声,随后地面稍有震动,像有东西从空掉下,当时因为是夜晚,群众没有见到什么,隔了数天,挑草小孩在该村万登文家小麦田里,发现了一块石头,比西瓜稍小一些,灰黑色,样子不很整齐,重11市斤。

这块陨石现在紫金山天文台。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搜集到的第一块陨石。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回忆,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紫金山天文台时,特意提出要看这块陨石。

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李元后来回忆说:这是一块不规则形状的灰黑色石块,重约5000克,由于它高速穿过大气层,很高的温度把表皮烧焦熔化,所以有一层灰黑色的表皮,而且还有坑洼的气印,这些都是典型的陨石特征。毛主席把这沉甸甸的陨石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然后对大家说:“天体都是物质的,陨石就是一种物质。恩格斯曾经说过,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陨落在江苏境内的陨石当然不止如皋陨石这一块。记者从《地球化学》等杂志发现不少关于古代陨石的文章。如,褟锐光、夏晓和在《我国古代陨石的研究》中,曾做过一张统计表格,发现在1911年之前陨落的陨石在全国各地的分布中,以河南省最多,有40次;其次是江苏和上海,39次;河北、北京和天津,34次;山东26次。

记者在该表中发现,江苏省最早有陨石记录的是苏州市,发生在公元前472年。南京市最早的陨石记录发生在公元586年,陨落在建康殿前。

古人如何看待陨石

古人对陨石有自己的理解。《春秋》记载:鲁僖公十六年春,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并没有说陨石与天上星星或流星的关系,但随后的《春秋左氏传》就对此做了解释: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指出这些陨石的前身就是星,这样就把流星和陨石联系起来了。

到了司马迁这儿,他写《史记》,直接写明:星坠至地,则石也。也就是,陨石是天上的星星,陨落到地面便形成石头。

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一串以“落星”为名的景观,诗人们也在这里留下了数不清的诗篇。王玉民在《诗意的星河》一文中写道:鄱阳湖北岸的湖湾处,还有一座别致的小石岛,从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的石头与岸边、水下的石头都不一样,很像是“飞来”的,因此人们给它取名“落星石”。北魏时的《水经注》就记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镇”的名字也是因这块石头而来,名字从五代沿用至今。

然而,古人这么关注这个小岛,那么它真是一块巨大陨石吗?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庐山考察第四纪冰川时,发现这石岛的组成与庐山顶上的岩石一样,根本不是陨石。因此推测,它可能是200多万年前庐山第四纪冰川上的一块巨大漂砾,也可能就是山崖间一块经风化磨蚀后摇摇欲坠的巨石。总之,它从庐山的高要之处滚了下来,最后带着巨大冲击力落入鄱阳湖。

对陨石,古人有各种思考,天上的星星为何会被谪落人间?它们又如何能再上天呢?虽然古人提出一套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它并没有多少说服力,让更多的人相信。所以,天上的星星为何会掉落地球,这成了困扰古人的不解之谜。南宋时期,赵文曾写诗云:

煌煌天上星,堕地化为石。

回思天宫胜,再上那可得?

意思是,天上的星星落到地上化为石头,但如果它们想到天上那么好,又怎样才能回去呢?这首诗反映了古人对陨石的一些观点。

当然,还有一些迷信的说法,比如把陨石陨落和国运和皇帝生死联系在了一起。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是“天狗说”。把大的流星称作“天狗”,后来又把大流星坠落于地称作“天狗”。对“天狗”进行了种种神秘可怖的渲染描绘,说“天狗”是大妖的异象,出现“天狗”,要打大仗,要闹大饥荒,甚至要人吃人,等等。

直到明清之际,西方的几何知识传入中国,国人才最终认识到,天上的星星并非如同他们肉眼看到的那么小,它也不会无端坠落。对陨石的研究要直到现代科学进入中国,人们对它才有正确的认识。

吉林市博物馆陨石部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现代陨石学认为陨石是穿过地球大气层、自然陨落到地球的地外的太阳系天体的碎片。1976年吉林陨石陨落后,国内科研工作者对陨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国外学者也广泛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我国后来进行的太空探索活动奠定了基础。陨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陨石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是当今收藏界的热门。为了正确认识陨石、促进陨石收藏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推广陨石科普刻不容缓。(记者 臧磊)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