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唐嘉阳
10月15日,2018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开幕,来自国内外8000余名专业运动员和超过2万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活动,体验贵州山地乐趣。
“贵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发展成就、推动体育旅游扶贫的重要平台。”在2018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将一如既往支持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支持贵州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支持贵州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
近几年,随着全球范围内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兴起,贵州凭借独特的山地资源优势,加之气候宜人,绿水青山,成为了发展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宝地”。体育旅游逐步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成为了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
资源优势成就山地运动沃土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过去,占全省土地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制约着当地发展,而今以“山地民族特色体育”重新定位,劣势变优势,贵州成为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沃土。
贵州水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九位,地貌落差大,境内自然形成了桃源河峡谷、掌布峡谷、马岭河峡谷、南江大峡谷、飞云大峡谷、北盘江大峡谷和黄果树瀑布,以及十丈洞、四洞沟的激流和险滩,是开展龙舟、溪降、溯溪、垂钓、漂流、垂钓、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的理想之地。
贵州境内林草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国际级公园22个,麻阳河、草海、茂兰、雷公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是开展徒步、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探险、狩猎、露营、滑草、等山地户外运动休闲的必要场所。
贵州是世界上喀斯特溶洞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也让其成为开展登山、攀岩、洞穴探险、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的天堂。
同时,贵州人民长久以来在这一方险山恶水中求生存,独特又原始地获取生产资源的方式逐渐演化,形成了独竹漂、打陀螺、龙舟、射弩等250多项民族体育运动。
“贵州多民族山地特色户外运动资源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省体育局局长吴涛说,近年来,贵州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打好山地牌、体育牌、旅游牌,积极构建“户外运动天堂、体育旅游胜地”的格局,全面协调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助力全面小康。
“体育+赛事”让贫困地区动起来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2016年,由国务院批准的“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正式更名为“国际山地旅游暨山地户外运动大会”,成为我国唯一一个的国家级的国际大型峰会,这是贵州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到2018年,这场体育盛会已连续在黔西南州成功举办4届,为黔西南山地旅游及户外运动发展带来了新机。
凭借资源优势,贵州在全省掀起户外运动、民族体育热潮,打出了一张又一张的靓丽名片。图为中国热气球联赛兴义站赛点火仪式。(刘朝富 摄)
9月1日,中国攀岩联赛2018赛季开幕式在紫云格凸攀岩基地举行。本次赛事将汇聚自全国的攀岩国训队和攀岩俱乐部的14支来队伍,共约120人参加比赛,在格凸河畔进行为期三天的攀岩大展身手,共筑一场攀岩盛宴。格凸开展攀岩比赛活动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作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体育盛事,已被成功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以黔西南州的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格凸国际攀岩节为缩影,凭借资源优势,贵州在全省掀起户外运动、民族体育热潮,打出了一张又一张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贵州精心策划打造了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邀请赛、赤水穿越中国侏罗纪山地自行车爬坡赛、翱翔贵州国际滑翔伞比赛、南江大峡谷漂流,以及六盘水马拉松、环雷公山超长马拉松等数十项精品赛事活动。“按照省体育局和省旅发委的战略布局,拟在2023年前完成5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活动的构建。”吴涛透露。
贵州各地结合山地自然资源和旅游、文化、气候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山地户外赛事活动,让传统民俗、绿水青山“动”了起来,使一个个藏在深山的城市凭借独特的山地户外赛事活动呈现在世界舞台,大幅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体育+旅游”让贫困地区富起来
体育赛事的火爆,为贵州的假日旅游带来巨大增收,推动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也让不少老百姓摘掉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近几年,黔西南州借力大会,结合各地山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投资,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山玩水、徒步、漂流、骑行,一场场走进山、亲近水、步入大自然的的户外运动之旅在此展开,“户外运动的天堂”美誉一步步享誉国内外。
贞丰县围绕“贞丰古城-双乳峰-三岔河-北盘江大峡谷-土布小镇”精品山地旅游线路打造,发展特色美食、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旅游商品5个系列36种,发展农家乐及民宿客栈138家,吸引贫困群众加入到以民宿、客栈、农家乐、特色手工艺等业态的旅游产业发展链条中,带动380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增收。
在黔西南州,像贞丰县这样,借助体育产业、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助力群众增收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今,黔西南已形成以双乳峰、三岔河、马岭河、万峰林、史迪威·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为代表的经典山地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了一大批兼具自然生态之美和民族文化之魂的美丽村庄。据统计,全州共有“农家乐”800余户,乡村旅游人数占全州旅游接待人数25%以上,截至2018年5月底,全州通过旅游带动14057位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上半年,黔西南旅游收入149.46亿元,同比增长50.68%。正因为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拉动,同期黔西南生产总值完成474.1亿元,同比增长13%。2018年上半年,山地旅游继续推动黔西南经济高速增长,全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6%。
体育+旅游的创新模式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已成为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在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国际攀岩节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走进紫云参加比赛、旅游、休闲观光。“女蜘蛛人”罗萍是当地为数不多能够凭借技艺和胆识徒手攀登的攀岩者,她和其他“蜘蛛人”拥有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的“裸攀”技术。依靠攀岩表演,罗萍等人每年的表演收入超过10万元。每年到格凸河看攀岩表演的游客超过5万人,带动综合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
通过体育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贵州实现了从短板到样板的蝶变,使体育旅游成为山区群众脱贫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