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教育>正文

博物馆进小学,带着学生玩穿越

2018-05-14 10:32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姚友明

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后,讲解词听不懂,课外学习沦为“走过场”;素质教育谈了许多年,课堂教育还大多为“串读串讲”“大水漫灌”……为更好通过推进素质教育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从2017年9月起,博物馆教育正式被“搬进”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课堂。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博物馆课专职教师申珅(左四)的带领下参观学校儿童博物馆

带小学生穿越“时空隧道”

“汉武帝有哪些能臣武将?”“如果让你穿越到西汉时期,你最想去哪里看看?”这是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孩子们在上新学期的首节博物馆课上的场景。

曲江第二小学校长阎利娟告诉半月谈记者,之所以要在小学开设博物馆课,是因为很多家长或学校把孩子们带到博物馆时,孩子们因没有前期的知识储备啥都看不懂。

博物馆课专职教师申珅表示,全校目前32个班中,平均每班每月都会有一节博物馆课。在教学过程中,她会先以班级为单位赋予学生某个开放性主题,除在课堂阶段就主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互动外,还会在周末带领学生到博物馆进行探究学习,并在寒暑假布置观看纪录片、设计汉服等内容的假期作业。

从2016年起,曲江第二小学已先后与西安市12家博物馆签约,建立了博物馆校外实践基地,目前已在西安博物院、碑林博物馆等实践基地开展了44次研学活动。

半月谈记者在该校三年级二班教室里看到,这个班级以“字字珠玑”作为班级博物馆主题,通过自己用手工材料制作汉代瓦当模型,利用老师推荐的书籍、影像材料自主学习,学生们逐渐了解了帛书、青铜器等文物上的字体变迁过程。在主要“研究”史前史的一年级,班级的博物馆主题则是孩子们用泡泡泥、木材、茅草等原料制作的“石器”以及原始人的居所。

除32家班级主题“博物馆”外,学校还成立了陕西第一家设立在小学中的儿童博物馆,具体分为“城市历史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7大展馆。这些展馆每周定期开放,由社会力量和学生共同维护,学生管理员在新学年通过筛选简历、面试提问等环节进行选拔。陕西省文物局已经确认“曲江二小儿童博物馆”备案设立并加入陕西省博物馆序列。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生刘海博在新学期首节博物馆课上回答问题

引入社会力量打造“无边界”课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等专家指出,这一实践一方面能利用西安全城百余家博物馆的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使孩子通过自主研究性学习用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来看待社会发展。

首先,博物馆课注重课程融合打通学科壁垒。曲江第二小学三年级三班学生寇家豪说,通过完成寒假作业,他现在已经掌握了“家”字甲骨文、金文、行书、楷书、隶书等多种写法,对书法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其次,引入社会力量丰富了现有教育资源。在学校的7大主题展馆中,半月谈记者看到有不同行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展品:在西安市税务部门出资设置的“税务博物馆”中,一条贯穿历朝历代税法知识的文化步道十分显眼;在“城市历史博物馆”中,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的商代晚期的青铜面具、唐代胡人女子骑马陶俑等文物。

第三,通过博物馆课培育少儿科学辩证的历史观。申珅说,通过设置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低年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也逐渐被培养起来。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三年级四班学生孟宣妤展示自己的博物馆课作业——兵马俑模型

完善博物教育盼多方支援

为更充分发挥博物院的教育职能,阎利娟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少儿博物馆研学工作,帮助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由学科本位到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转变。

“现在很多社会上的博物馆平时接待普通游客的压力很大,根本没有精力为青少年设置能够被他们所理解的讲解词,许多学校动辄以数百名学生的研学团规模到博物馆去学习,讲解员‘漫灌’式‘粗放’讲解相关知识,很难真正让博物教育‘入脑入心’。”阎利娟说,“我建议博物馆应尽可能地开设‘绿色通道’,并尽快用‘儿童语言’修订现有解说词。”

申珅希望博物馆深化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广博物教育模式,让更多小学生受益。申珅说,虽然有很多潜在买家,但她和学校都不打算把手头的博物馆课教学方案出售给社会上的商业培训机构。

“我希望博物馆能参与到学生博物教育的教材制订、调整等更多环节中来。”申珅说,“希望博物馆能提供一些电子数字资源,与校方共同完成博物馆课教材制订工作。届时博物馆也可以拥有教材的版权使用资格,与更多学校开展合作,大家共同开放、共享资源,让博物馆课惠及更多人!”

编辑:李力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