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邵琨
几年前,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的小升初学生流失率高达80.29%,不少家长宁愿远走租房也要带孩子去外地上学,峡山教育整体呈现“人去校空”的现象。如今,曾转去外地求学的学生又回来了。
21个毕业生,最多能留下2个
峡山区教体局局长韩相福至今还记得,郑公街道潘刘屯村四屯小学杂草丛生的校园里,立着几间破瓦房,厕所脏乱……比四屯小学更困难的教学点,当时在峡山还有10余个。峡山区原有学校32所,学生人数在200人以下的占比超过60%。
学校硬件设施差,学生生活质量也得不到保证。2021年,韩相福到一所村小调研时发现,学生的午饭是方便面和炸淀粉肠。与此同时,许多学校被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困扰。一位学校老师说:“有一年我们学校光跑教体局报送纸质材料就达176次,先后递送了近300份资料。”
种种问题累加,导致学生流失严重。韩相福在某小学摸排时,校长直言:“这届六年级21个毕业生,最多2个能选峡山区的学校。”
优化生态,调动积极性
自2021年底开始,峡山区先后撤并“散小低乱弱”学校19所、幼儿园18所,完成3所街道初中寄宿制改革。如今,撤并后“村村通校车,校校有食堂,学生能午睡”。
为解决家长对孩子上学“不放心、不方便”问题,峡山常态化运行84辆校车,幼儿园服务半径车程不超过10分钟,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车程不超过15分钟;同时,峡山还打造营养食堂,让孩子花较少的钱,就能吃到健康营养的饭菜。
在赵戈小学的学生午休教室,半月谈记者看到废旧课桌被锯掉桌腿后整齐排列,上面铺着毯子,供学生休息。赵戈小学校长王作贵说:“学校人多床少,我们就废物利用,让学生可以躺着睡。”
硬件上去后,教育生态的改变,更能调动一线教育从业者的积极性。峡山对学校干部、教辅人员、任课教师分类考核,并取消干部晋级加分。“原来校长跟教师一起考核,晋级向干部倾斜。”峡山凤凰学校校长刘佳佳说,现在想晋级就去教学,想快晋级就去当班主任。
“校长把自己当‘官’看待,肯定搞不好教育,应该争当‘大先生’。”韩相福说,“现在教体局为校长服务,校长为老师服务,少开会、少下文件。”
赵戈小学学生在上课
处处有景观,随处见教育
2025年新学期开学后,岞山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见面交流最多的就是“你们班又转回来几个学生”。岞山实验学校校长赵学欣介绍,仅2024年下半年,学校就有40多名学生转学回来。
峡山中小学学生由净流失变为净流入,与教学理念和育人水平提升息息相关。漫步峡山校园,处处有景观,随处见教育。
一次大雨过后,峡山瀚声学校门口积水严重。趁此机会,老师带着学生研究什么样的路面容易积水、学校地下管网长啥样、什么样的下水道排水更快等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动手实验,不少学生由此对城市内涝、海绵城市等知识产生兴趣。
岞山实验学校利用校园里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提炼“出类拔萃”的教育价值观,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赵戈小学把小树林和菜园子开发成“科技馆”;潍坊实验中学食堂里的生活老师监督学生“不能光吃肉,也不能光吃菜”,引导学生养成均衡膳食的良好习惯。
一批气象万千的课程从乡间泥土中生根发芽,正在形成学科、社团、生活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韩相福表示,峡山学校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学校“生活育人化、课程现代化、管理标准化、文化哲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