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思宇 李海岚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学得好”,享有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作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重庆市南岸区通过全域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等多项举措,构建起城乡、校际资源均衡配置的教育体系,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集团办学,各美其美,联动成长
在“科学王者巅峰赛”中触摸科学脉动,在“天台农场”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体验劳动乐趣,创编“心育三字经”队列操点燃运动热情……重庆南山脚下,天台岗小学教育集团各成员校正以不同特色诠释着“幸福教育”的丰富内涵。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万国城小学篮球特色课
面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南岸区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径,组建“名校+”紧密型、“高校+”贯通型、“地域+”与“主题+”联盟型教育集团35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随着全域集团化改革持续深入,为避免“千校一面”,南岸区明确“推行一校一品、实现特色发展”的解题思路,促进成员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如重庆十一中教育集团共建“大阅读”“国防教育”“科技教育”等特色课程,还根据各自优势塑造差异化的体艺特色品牌。“文德中学的武术、中海学校的网球、长生桥中学的女篮、三十八中学的女足……真正做到一校一品、各美其美。”集团总校党委书记、校长章显林说。
南岸区教委负责人介绍,未来,南岸将推动中小学破除校际、集团限制,建设跨学段联动发展共同体和项目式联动发展共同体,为学生提供更连贯、一体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校的同向同行、联动成长。
让教师从“流动”到“生长”
教师队伍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支撑。南岸区提出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让教师在轮岗中提升专业能力,以人的流动激活系统活力。
今年新学期伊始,多位来自南开(融侨)中学的各学科骨干教师,通过交流轮岗来到学科力量相对薄弱的长江实验学校。
“我在轮岗中发现长江实验学校的一些孩子在学习思维方面存在固化现象。”南开(融侨)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郑群霞说,两所学校老师开展集体研讨,在后续教学中注重情景化课堂设置,让学生打破思维固化。
2023年,南岸区将教师交流年限由1年变为1至3年,建立“集团内流动+跨区域交流”双通道,有效缓解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数据显示,当年南岸区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比例达到33%,骨干教师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比例超过30%。
为保障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南岸区成立基础教育领域专家智库,加强高校、区教师进修学院和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共建与合作,累计培养63名拔尖教师。截至目前,南岸区拥有重庆市骨干教师376名,区级义务教育阶段骨干教师2027人,占区域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总数的29.3%。
督到关键处,导向关键事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南岸区政府第一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走进南坪中学,对开学组织、教学管理、收费规范、学生健康、入学教育、校园安全等关键领域开展“全要素体检”。
近年来,南岸区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府部门、镇街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结合实际细化27张履职清单,落实年度教育履职述职考核制度,创新对口联系集团学校的“六个一”督政工作举措,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南岸区政府副总督学朱静萍说:“我们致力于‘督导与自我督导、发现且帮助发现’,帮助学校发现亮点与经验,督促其做好问题闭环整改。”去年,南岸区第五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发现一中学门口交通环境存在隐患,迅速联动公安、城管等部门靶向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