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黄浩然 陈柱佐
理论实践分离、校企联而不合、产学研用脱节等是制约职教发展的痼疾。在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江西22所大中专、技工院校,100多家企业,90多个科研院所,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走出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链式融合的职教新路。
职教学生“能听懂、不会做”何解
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的吴逸凡,是一名职教师范学生。与普通的职教学生相比,他不仅要通过听懂学会理论知识,还要能操作、会讲授——身处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院校,他和同学们将在毕业后走上中高职院校的讲台。
“过去一段时间,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师生缺乏实践技能,加上部分课程设计不合理,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郑鹏武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师生在见习交流
今年以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全省22所职业院校,与企业和中高职院校深度对接,实施“导师学徒制”“订单班”培养模式,目前已收集企业设班需求73个,课程数438门,教材和工程案例28个,覆盖学生超3万人。
这个学期,吴逸凡所在班级的23名学生,除了进企业实习,还将进入学校合作的中高职院校进行半个学期的教育实习。他说:“我走上讲台的时候,肯定不慌了。”
校企合作“有共识、难牵手”咋破
3年前,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一度面临着招工难,公司虽与多所职业院校有合作共识,却难以互相促进;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操设备有限,实践教学“空对空”。
“产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长期存在。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云看来,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一体两翼”,总体布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为学校进一步深化与行业企业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
为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勤、龙旗、天珑等国内移动智能终端ODM前五强电子信息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设立卓越工程师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10多个二级学院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这不仅方便了学生来企业实习,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到公司上岗;学校教师也会定期进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兆驰公司人事负责人吕春花说,校企实现真正牵手。
产学研用“链脱节、不粘合”怎治
今年暑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张洪华没有闲着。“我们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走访,共收集35家企业、8所院校、4家科研院所的上百项需求。”张洪华说,在南昌高新区的统一组织下,政企校研四方坐在一起,召开专题调度会,精准对接项目。
南昌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万征说:“只有以‘政企校研协同创新’为引领,优化课程结构,拓展实训基地,整合教学资源,打造一支‘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才能提升专业服务高新区产业发展的能力。”
“过去,产学研用的链条彼此脱节,创新链难以协同发力。”南昌高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局局长黎晓亮说,我们发挥政府资源整合的优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8月中下旬,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揭牌,有效推动了科研平台、企业设备、技术研发、师资力量等资源深度融合共享。联合体内以南昌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南昌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已开展12个合作项目,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裴鸿卫说,学校“生态性协作”“规模化定制”“政校企联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已初步形成。